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有血有肉,韵味无穷(叶晓)

——评长篇历史小说《大宋王朝·沉重的黄袍》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07日10:01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叶晓

  读了何辉新著长篇历史小说《大宋王朝·沉重的黄袍》 ( 《大宋王朝》第一部)后,掩卷闭目,脑海里禁不住浮现出作者笔下描绘的那一幅幅历史画卷。不错,这就是最突出的读后感——强烈的画面感。

  《大宋王朝·沉重的黄袍》的文风,凸显了作者对视觉意象的精心营造和对意境的强烈追求。视觉营造要形成强烈的冲击力,首要要求是具备足够的真实感,而真实感来自点滴到位的细节。虽然历史小说不是学术著作,但这并非意味着历史小说可以容忍天马行空恣意编造。历史小说要想有生命力,细节的真实感不可或缺,而隐藏在时间烟云之后的细节却很难从史料中去真实地还原。所以可想而知,为了追求这种细节真实感而做的大量的知识储备,是多么的庞杂且琐碎。作者显然长期沉迷宋史,为了《大宋王朝·沉重的黄袍》以及后续作品的创作,耗费了多年心血,进行了大量的研读、考证、思考。正因如此, 《大宋王朝·沉重的黄袍》作为一部历史小说,有血有肉,有细节。

  在这部《大宋王朝·沉重的黄袍》里,我们可以发现细节无处不在,无处不考究。比如,赵匡胤的夫人如月暗自神伤那一段。书中写到如月的泪水滴落在“背子”(作者注释云:即“褙子” )上。设若作者没有对宋代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做深入的研究,是不会在意这种无关情节主线的细节真实性的。再比如,描写赵匡胤的铜兵符,以及对大相国寺内市场的描述,无不在细节上力求真实感,反映出作者对历史文化的用心和认真态度。就小说而言,有时似乎不必过分考究细节,也能够渲染情节、塑造人物。上世纪末风行十几年的武侠名著,不少是将年代设定在宋、明、清三代,但都不在无关情节主线的细节上过分考究真实性和合理性,甚至刻意回避对生活器具、环境、建筑、饮食等涉及历史文化生活的描写。有一些作品,由于缺乏细节真实感,就如同一面朦胧的镜子,无法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冲击力,也就不具备长久流传的魅力。 《大宋王朝·沉重的黄袍》通过对细节的追求,赋予作品历史小说特有的历史韵味。

  画面感既要求真实,又必须有结构,有关系。在对结构、关系进行文字表述时,还要紧扣故事发展、人物性格和心理状态,充分追求意境。这对《大宋王朝·沉重的黄袍》的作者来说,正好如臂使指,挥洒自如。

  作者在文字中表现出对事件场面的条理性描述,并不使人觉得意外。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这画面感中作者对光线和色调的敏感和巧妙运用——通过光线和色调的调配,准确映射出人物心理,使得故事场景更容易打动读者,引发共鸣。还是如月那一段,描写玉摆件:“冬日午后温吞吞的阳光透过乳白色的窗纸,有气无力地撒在子母猫玉摆件上。玉摆件无精打采地反射出幽幽的光。 ”这一句里面,阳光是“温吞吞”的,并且透过“乳白色”的窗纸之后更加“有气无力” ,所以玉摆件反射出的光是“幽幽的” 。一瞬间,如月那淡淡而无奈的忧伤、愁绪跃然纸上。又如厨房里那一幕:“阳光从厨房的窗棂间射入,金色的光线在缭绕的水蒸气中穿过。……在阳光的照射下,那只青瓷碗闪着一种近似神秘的光。 ”在普通语境下,“神秘的”与“幽幽的”几乎等同,但在这里之后,这种“神秘的”的光所传达出的却是具有饱满生活气息的一种喜悦感、满足感、不可言说的幸福。再有,大相国寺里韩敏信偶遇阿燕:“韩敏信忽然觉得有一缕金色的阳光照进了自己黑色阴郁的人生。 ”这种“金色”对“黑色”的震撼,热情对无情的感染,希望对绝望的拯救,不仅突出强调了人物关系的戏剧性发展,还影射了这种人物关系的伏笔必然带来的尖锐而痛苦的矛盾冲突,后文定有同样戏剧性的呼应。还有,柴宗训退位后,母亲搂着他,“摇曳的烛光在微微晃动的珍珠表面反射着光芒,在冷寂沉默的空间中增添了一份光华明灭不定的凄凉” ,等等。这一幅幅明暗相间、层次分明的画面,不仅清晰明了,而且通过光线的描写,生动地传递了情感。于是,这些画面变得有了温度,有时是暖的,有时是冷的,使得人物的情绪得到了很好的表达。在作者笔下,文字不仅具有国画般的轮廓感,更具有油画般的层次感。而意境,就在这冷暖不定、明暗相间的光线与色调中营造,给予了读者丰富的阅读感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