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能饮一杯无(潘向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03日11:23 来源:新民晚报 潘向黎

  唐代的时代气质,大体上是比较豪迈浪漫、率情任性的。这一点在诗人们身上充分体现,诗人们纷纷留下那么多和酒有关的名篇、名句,许多并非专写饮酒的诗中也经常出现举杯独酌或觥筹交错的场景,就是有力的证据。

  最典型也最著名的当然是李白,如果没有酒,很难想象李白如何做这个诗仙。其次大约是杜甫,诗圣和酒也有极深的交情,而且一直保持到晚年。还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刘禹锡、李贺、杜牧、陆龟蒙……笔下都曾飘逸酒香。

  论写酒,李白和杜甫之后,当数白居易。他最脍炙人口的是这首《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无”是口语,效果极妙——“末句之‘无’字,妙作问语,千载下如闻声口”(《诗境浅说续编》)。确实如此,如同和好朋友当面的随意询问,或者在一纸便笺上信手写就的邀请,如此家常,如此单纯,却色彩诱人,人情纯厚,千载之下犹觉温暖芬芳而令人深深向往。

  饮酒常和友情有关,这位姓名不详、生平不明的刘十九,就因为白居易的这首诗而留在中国人的记忆中了——和酒有关,更和温暖的人情、浓郁的友情有关的记忆。

  类似的例子还有元十八——“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题元十八溪居》,一作《题元八溪居》)风景清幽,花木鲜妍,身为隐士的主人准备了美酒佳肴来款待诗人,环境脱俗,美酒香浓,诸美皆备,格外令人愉悦。这位“元十八”,应该是元集虚,是白居易在江州时结交的朋友,河南人,隐居庐山;如果是“元八”,则应该是元宗简,可元宗简当时在长安为官,并未到庐山,况且乐天诗题和诗意,解作题隐士居所比较贴切。无论如何,这位元十八,至今活在这首诗里,和明净的山水、鲜艳的红踯躅、洁白的白芙蓉、浓郁的酒香、美好的友情永久相伴。

  至于那些和白居易交往亲密的诗人们,白居易更会经常和他们一起相聚把酒——“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赠元稹》)甚至劝其饮酒:“何不饮美酒,胡然自悲嗟。……举目非不见,不醉欲如何”(《劝酒寄元九》)

  如果只有美酒没有朋友,那就令白居易非常惆怅——“古人惜昼短,劝令秉烛游。况此迢迢夜,明月满西楼。复有盈樽酒,置在城上头。期君君不至,人月两悠悠。照水烟波白,照人肌发秋。清光正如此,不醉即须愁。”(《城上对月,期友人不至》)

  在白居易的笔下,酒是宫廷中皇帝和贵妃柔情蜜意的增稠剂——“玉楼宴罢醉和春”(《长恨歌》),酒是普通人分别时疗效不确的祖传安慰剂——“请君断肠歌,送我和泪酒”(《晓别》),酒是对美丽江南梦幻回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杭州春望》),“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忆江南词》)……

  酒见证了时代的沧桑:“从此漂沦落南土,万人死尽一身存。秋风江上浪无限,暮雨舟中酒一樽。”这是《江南遇天宝乐叟》中,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的老年乐师对诗人的哭诉。个人的沉浮总是渺小的,但流光溢彩的盛世一去不复返,这个悲哀却巨大到任何一个个体都很难承受,只有一杯或许还是盛唐滋味的酒来安慰破碎荒凉的心魂了。

  酒还是老年生活快乐的一个源头:“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在元稹去世后,白居易晚年最好的朋友就是这位刘梦得(刘禹锡)了,对着这位多年好友,他推心置腹地说:少年时尚且不知生计艰难,到老来谁还痛惜酒钱?让我们不惜一掷千金开怀畅饮,相对一算你我都已近古稀之年。闲来时我们征引经史名句来行高雅的酒令,酒醉后吟咏诗句的乐趣胜过听人吹奏管弦。待到我自家酿的菊花酒醇熟时,我们再来一起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这首诗透露了幸福晚年的几个要素:健康、充裕的经济条件、兴趣爱好、老朋友,还有豁达、乐观、善于找乐的心态。白居易算得上不辜负自己的字:“乐天”。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