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今宵只傍梅花宿 赢得清芬入梦魂(莫建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02日11:14 来源:甘肃日报 莫建成

  何光第先生出身书香门第,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数十年来,他在从政之余,徜徉和痴迷于诗词创作和砚池墨海,并让这一份情愫陪伴他走过了数十年的风雨坎坷,酸甜苦辣。近几年,他先后出版了几本诗集,获得了同仁们的高度评价。如今,他又一本诗集面世,是他在诗词创作上的又一次可喜收获。

  中国的诗歌创作,从《诗经》开始就有“赋”的创作方法,这是一种铺陈直叙、直抒胸臆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段。光第先生的诗词作品,绝大多数都有所缘,或缘于事,或缘于情,或缘于景,或缘于时,或缘于物,极少无病呻吟、含混朦胧的虚空之作。他的笔下,流露出的是他所见、所思、所悟、所感,是一种言之有物、情有所寄、感有所托的真实书写,给人一种自然朴实的感觉。

  在光第先生的笔下,他每每触景生情,缘事而发。在诗作的起首,他经常用寥寥数句,点出事由和物象,接着便引发他的情愫和感悟,并以此来书写他自己的自然观、亲情观、友谊观和人生感慨与收获,书写他的期许与愿望,抒发他对友谊、亲情的赞美,对家乡的怀恋与祝愿,寄托他的人生追求和对精神境界的向往,阐发他对黎民百姓的炽热情怀和美好愿望。这本诗集中,他描写心忧母病的那些诗句,如“归去还心愿,老来同病怜。寒风吹只影,又是早春天”。感念慈母的辛劳和养育之恩,深沉而真切。他与朋友唱和和题赠友人以及记述与友人相聚的诗句,如“宠辱花前看,去留云外过。气平更事久,心旷得春多”等诗句,寓热烈于平淡,寓真诚于哲理,耐人寻味。他写时节、景物变换的诗句,状景之余,更是寄寓着对农事、乡亲、国运的感怀与祝愿,可谓小景观,大天地,小视野,大情怀,深合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在这部诗集中,正如集名所说的那样,有许多首吟梅、咏梅、状梅、赞梅、悟梅的诗章,这实际上是他心志的一种寄托,是他对人生、对时事、对遭际、对阅历的一种追思与总结,一种人生况味和人生暮年真实心态的抒发,是对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的不变追求。在梅花身上,他所寄寓的情感是深沉和感人的。读这些诗章,自然让人想起宋代真山民“今宵只傍梅花宿,赢得清芬入梦魂”的诗句,并从中看出他对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的追求。

  诗歌在宋代,出现了“理趣”的创作主张和创作方法,使得诗词创作在叙事抒情的同时,笼罩上了一层哲理的意味。光第先生的诗词作品也继承了这样的传统,并将此化为我用,增添了他诗词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价值指向。他一生阅历丰富,对世态炎凉、人生遭际、世事云烟可谓经过了太多。这样的经历,在他的胸臆中早已变成了一种财富,变成了他深沉的人生思索,而这种思索,又建立在他退休之后所历练出的平静、闲适、旷达、超然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的基础之上。“起坐夜阑孤灯下,自笑书生百事无”“月在远天思未断,尽将幽怀付诗情”的诗句,充满着旷达与超脱。光第先生是一位思索型的诗人,在他从未停歇的觅诗寻句的笔耕中,在他以诗词为寄托、以诗句为精神家园的过程里,深沉的思索才一直伴随着他,成全着他,使他有了一段华彩的人生岁月,并让这段岁月有了思想的分量和情感的力度,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回味。在光第先生那里,诗词是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是他心灵的港湾。在诗词的天地里,何光第先生放纵着绵延的思绪,产生着无限的联想,这份思绪和联想,在大多时间里,是平淡和超然的,但在这平淡和超然之外,则时时让我们听得到他那强烈的心跳,他那奔涌的情感,他那如澜如潮的思想波涛。

  光第先生一生手不释卷、饱读诗书,在近七十年的人生岁月里,积累了丰厚的学养。这一份学养,时时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成全和提升着他的诗词创作。在这方面,首先给人的印象是,他善于使事用典,引旧时名句入诗,诗句每每有一种辞藻典丽、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储备丰厚的感觉。但他又绝不做“寻章摘句老雕虫”之举,引古人诗句,是为了在追求诗有出处的同时,经过融会贯通的化韵,产生一种别开生面的新奇之感,从而让诗句的意境、情绪、指向焕然一新,面貌大变。

  光第先生的诗词作品,是一个宏大的世界,这其中所包含的是他一生的耕耘与收获,是他一生的历练与勤勉,更是他一生的执著和寄托。匆匆翻览,不可能窥知其全部的内涵,只能是挂一漏万的有感而发。如若要探知光第先生诗词作品的堂奥,还需平心静气,细细赏玩,这样,你也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感悟,对此,我充满期待。

  (《吟梅轩诗词》,何光第著,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