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在阅读中成长(陈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02日11:13 来源:甘肃日报 陈 璞

  我读的第一部小说是《怒海风云》,时间大概在小学四年级。那时我的主要任务是放了学去放牛,跟牛郎一个职业。我没有牛郎幸运,不期盼来个什么人把我带到天上。记得家里有个大木箱,很不显眼,在角落里静静地躺着,母亲从不动它,父亲闲时会打开,拿几本书躺在炕上看。等我认了几个字,能写几句下雪了刮风了的作文后,便提出翻看大木箱,父亲以放牛为条件答应了。从此,在山巅之上,在河沟深处,我陪伴着老牛,书陪伴着我,风雨无阻。《怒海风云》已不知所云了,能想起的只有一个叫铁蛋的英雄儿童的名字。《欧阳海之歌》《青春之歌》都是从大木箱中取来读的,那时养成了喜读小说的习惯。还有《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等,都读了个遍,不管懂不懂,反正有了跟同学吹牛的资本。

  那时家里经济拮据,读书以借为主,很少有人自己掏钱买。我大概是村上第一个掏钱买小说的人,为此还挨过骂。年轻的心是锁不住的,那时社会像翻整过的沃土,阳光晒过了,雨水浇灌了,充满勃勃生机,只等播撒种子,便要蓬勃生长,读书看报的氛围十分浓郁。我初一时的班主任,是一位英俊潇洒的诗人,他教我写日记,有时也会读日记给我听。

  上高中后学习紧,读小说的机会少了,开始读散文和杂文,培养了“不挑食”的习惯。那时也买过几本书,印象深的有《古塔上的风铃》,最喜欢柯云路的《京都》系列,因为它让我懵懂初开,知道了谈恋爱的浪漫和激情。

  那几年金庸的小说风靡校园,可惜我手头拮据,有心而无力。我一位同学有套《金庸全集》,但他十分小气,除了借给女同学外,男生基本看不到。我很幸运,有位女同学偷偷转借给我,读了《射雕英雄传》和《书剑恩仇录》。

  上大学在西安,那是个文人荟萃的地方,路遥的《人生》仿佛是写给像我一样从山沟里走出来的青年的,我还手抄了部分章节,他后来的几部书,虽获了大奖,但我不怎么喜欢。大学时最爱读贾平凹的书,学校请他来开了几次讲座,请教过几次,朴实无华,却处处击中我的心扉,受益匪浅。那时大学里流行外国文学,同学们抱着《茶花女》漂到基督山时,我开始喜欢读古典文学了。读了“三言”“西厢”之类,咸阳的付敏送我一本砖头样厚的唐诗宋词,可惜毕业托运时丢了。知道了金庸有怎样厚实的古典文学基础,他的《侠客行》创作灵感,大概就来自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代的传奇文学。因为时间较为充裕,我也读《诗经》《道德经》,《论语》看过,怎么都感悟不出于丹讲的那些道理,很惭愧。做理论的本事没有,还是读自己能理解的吧!

  现在明白,我读书是追求了痛快,挑拣那些文字缠绵优美的文章,就连看《孙子兵法》,也没考虑行军打仗和市场营销,只当文学作品来读。皇皇巨著《史记》,看了好几遍,治国修身的道理没明白,却发现司马迁也糊弄人,他怎么知道刘邦他妈跟蛇相好,三皇五帝怎么都不是正常出生的呢?项羽也没那么生猛,韩信其实是冤死的等,有点对不起司马公了。不过后来者,再无人超越他这一点,我是信的,就当是史论文学中的一点调侃,平增一点欢快。

  这几年,忽然感觉懒惰起来,已很难认真读完一卷书了,虽然认为自己很喜欢读书,有时也能从生活费中挤出一点钱,买上自己喜欢的书籍。但买回来读不到几页,便会丢弃在旧书堆里,任其尘封,渐渐淡忘。偶尔想起,再翻来读,却已没了先前的激情,还是读不完。后来连读的兴趣都没有了,当破烂卖掉了事。一本三四十元的书卖废品不到两块钱,后悔做了傻事,有时恨不能抽自己嘴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