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雪域昆仑的感人篇章(张守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30日09: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守仁

  刘烈娃的新作《天兵台》让我感到惊喜,没有多年在西域边疆、风雪高原上刻骨铭心的记忆,绝写不出如此大气磅礴、悲壮瑰丽的边塞小说。

  最让我感动的,首先是天兵台连长梁昊和三十里营房兵站护士长苗婕之间动人的恋情。两人原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合唱团团员,参军之后,梁昊患了急性阑尾炎,巧由苗婕精心护理。两人在西域邂逅相遇,回忆童年合唱团的生活,产生了爱慕之情。由于当地自然环境极其严酷,风雪弥漫,茫茫荒漠,他们分多聚少,只能用电话互递问候。这种暌隔、等待的苦恋,是望穿秋水的渴盼,更是撕心裂肺的煎熬。风雪之夜,梁昊写信给苗婕:“婕:我从来不知道,牵挂一个人,是这样的揪心揪肺。过早的独立和长期的边疆军营生活,使我养就了自以为是的‘男子汉气魄’,现在我才明白‘无情未必真豪杰’,这话可一点也不假啊!”他叮嘱苗婕,冰天雪地里巡诊时要带上指南针和纸笔,以备不时之需;还要求她出诊时穿暖点、多备些吃的,关怀备至。当梁昊深入冰洞抢救战友而昏厥时,赶来的苗婕果断脱下衣服,用自己温暖的肉体焐热心上人冻僵的生命,使他慢慢苏醒过来。苗婕后来在一次巡诊回营途中不幸身陷雪坑殉职,梁昊悲痛万分,坚守在雪域高原多年,即使高海拔使他心脏变形,他仍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下山回京,他说:“我的父亲、我的妻子,我妻子怀孕在身的孩子全都牺牲在这里,昆仑山就是我的家!”这真是坚贞不渝、千古不朽的爱情。

  感动我的还有天兵台战士们坚守祖国的牺牲精神。天兵台地势险要,环境恶劣,一年四季除了大风就是冰雪。周围全是乱石,寸草不生。这里海拔高、缺氧,没有蔬菜,几乎和外界隔绝。诚如哨卡墙报所说:“天兵台,离天三尺三,风吹满山石头跑,撒尿溅到国防外。”守卫在这险峻哨所的官兵们,其生活之单调、寂寞、枯燥,可想而知。然而,哨卡里的人们尽管有苦恼,却仍能苦中作乐,在院子里用石头建起了天安门城楼,砌出了万里长城,并在城墙上用红漆写上了“我在祖国怀抱,祖国在我心中”的豪言。河南兵赵小康一有空就摸出口琴吹豫剧《朝阳沟》,以释对家乡的思念。这些战士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精忠报国的信念、舍己为公的精神,绝不可能长期坚守在这里。他们是铁血男儿,常和死亡擦肩而过,不少人已把生命交给了边陲高原。他们是滚滚浊世中的清泉,是我们共和国的栋梁。

  此外,小说《天兵台》让我感动的,还有境外柯尔克孜族同胞矢志归国、回到故里的赤子情怀。自古以来,柯尔克孜族是我国西北边陲的游牧民族。他们对祖国山山水水充满深厚感情,常说“山是柯尔克孜人的父亲,水是柯尔克孜人的母亲”。但在六七十年前的一次隆重的婚礼上,正当阿訇把烧馕分成两半递给新郎、新娘时,突然闯来一帮匪徒,接着发生了恶斗,燃起了大火。火灾之后,部分柯尔克孜人被迫流亡到邻国,阴差阳错成为他国居民。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用滴血的心思念着祖国的山水,牵挂着故乡的亲人。1984年10月,柯尔克孜族部落长赛麦台依致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恳请“批准我们回到祖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遗憾的是,捎这封信给天兵台的柯尔克孜姑娘阿依莎里亨,在路上竟因邻国士兵的枪支走火而被打死。

  刘烈娃是个多产作家。她的《渡江》也非常令我赞赏。小说以解放军1949年春天渡江南下为背景,描写了两对军人夫妻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恩怨纠葛。他们从邂逅、结合到随军南下,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痛苦思改的老年,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激荡风云。正如男主人公张子腾在晚年所说:“甭管多大的英雄,也不能对这个世界没有畏惧。”可以说,《渡江》在人物刻画上的精准、思想开掘上的深度,堪称近年中篇小说中的翘楚之作。

  刘烈娃既写短篇、中篇,又写散文、报告文学,还写电影文学剧本。最近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脊梁——女儿眼中的罗阳》,更是以罗阳女儿、亲友同事的回忆,把一个身负重托、勇于创新、忘我献身的舰载飞机总指挥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真正用心、用情、用泪写出了航天领域英雄人物的生动面貌,读来感人至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