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赤子之心阅沧桑(铁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23日15:13 来源:人民政协报 铁凝
马识途(右)与铁凝在第八次作代会上马识途(右)与铁凝在第八次作代会上

  马老是与巴金、艾青、沙汀同辈的作家。他的创作发轫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无论是在地下工作的危险环境里,还是在忙碌的领导岗位上,他都没有停止用笔去记录时代的巨变和人民的心声,他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深情,把对祖国命运、历史发展的承担与思考,融入到创作中去,几十年来,出版了小说、散文、纪实文学、诗词等大量作品,取得了卓越成就。

  今年是尊敬的马识途先生的期颐之年,寿登百岁,老而弥坚,这是中国文学界的喜事,是万千读者的幸事。

  马老既是久经考验的革命者,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著名作家。193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志愿书上,他将原名“马千木”改为“马识途”,以示自己“终于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前,他肩负重任,长期在湖北、四川、云南等地从事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先后担任四川省首任建设厅厅长、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人大副主任。

  马老是与巴金、艾青、沙汀同辈的作家。他的创作发轫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无论是在地下工作的危险环境里,还是在忙碌的领导岗位上,他都没有停止用笔去记录时代的巨变和人民的心声,他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深情,把对祖国命运、历史发展的承担与思考,融入到创作中去,几十年来,出版了小说、散文、纪实文学、诗词等大量作品,取得了卓越成就。《夜谭十记》的深刻诙谐、《清江壮歌》的波澜壮阔,《沧桑十年》的疼痛追忆、《京华夜谭》的惊险传奇,如同一面面镜子,折射着历史的沧桑,映现着时代的风云。这些作品,以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老辣的语言、犀利的洞见,形成了鲜明独特的风格,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古人说文如其人,古人又说,字如其人。今天,在这个展厅里,从他的书法作品中我们更深入、更生动地认识了马老。这位历经沧桑而一直怀有赤子之心的长者,热情、幽默、亲切、睿智,他的笔墨落在纸上,又是这样的大气磅礴、端严峥嵘。我记得马老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是赞成‘无法即法,是为至法’的,但我更主张‘于有法中求无法耳’。然则有法由远而近,又无法由近而远,殊非易事,孜孜数十年,仍在门外,不敢以书法家自命,中国书法之难也。”从这段话里,我们不仅感受到马老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也从有法和无法的辩证关系中领悟到文学创作的真谛。

  我作为文学晚辈,还有幸从马老的文学品格和书法艺术之外,见识他的人格魅力。比如天对他不好的时候,他是怎么样呢?我这里说的天,是指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比如人对他不好的时候,他又是怎么样呢?我亲历了两件事情,至今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第一件事是天对他不好的时候。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之后,我和时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的金炳华同志以及中国作协的几位同事一道去成都给灾区送一些帐篷和钱,同时去看望几位老作家。那时候有一件事让我们非常吃惊,也非常感动:当时马老和他的哥哥两位老人正在同时住院,但当他们听说灾区来的伤员在成都医院都已经挤满了,病床非常紧缺的时候,两位老人一商量,不顾医生的劝阻,坚持要求同时出院回到家里。这件事情当时在社会上引起挺大的反响,读者们都为之感动。那天是中午午休的时候,我们和四川省作协领导一起,到马老家。我记得马老家住在9楼,我们上了9楼,马老在做什么呢?他没有闭目养神,也没有不安地来回地走动,他正握着毛笔在写字呢。他的淡定和处变不惊,让我真正见识到这位老战士、老作家的风采。我们和马老没讲几句话,忽然房子又开始动起来了,四川省作协的领导说,“不行,你们快走吧,预报还有余震。”马老仍然很镇定,却强行地把我们“轰”走,对我们说“你们快走吧,我没事”,自己又扭回头去继续写字。

  第二件事也是我亲历的。人对他不好的时候,他是怎样的呢?2011年第八次作代会在北京召开,马老也专程到会。但是马老有点感冒发烧,我知道以后就和同事一起去房间看望马老。我们推门进去的时候,正好有一位会议医务组的年轻女护士,这位女护士应该是北京姑娘,正在“呲打”马老,大意是说你自己带着中药,也不吃我们开的药。马老坐在沙发上一脸平和,不着急,不动怒,也不搭腔。但是我就忍不住了,说:“你怎么能这样对待一位老人呢?”护士说,“你是谁啊?”我说,“我是一起开会的同事。”护士的态度缓和了一些,但我还是不甘心,接着说“这位老人不是一般的老人”,护士说,“他有什么不一般的呢?”我说:“这是一位大作家。”护士说“哦”,但还是比较冷淡。我仍然不甘心,心想她对老人、对作家都无所谓,要是给她介绍马老的作品估计她也不知道。于是我便提起当时正在热映的电影《让子弹飞》,“这部电影就是根据这位老爷子的小说改编的。”“哦!”这位北京小女孩拖着长音说,“是——吗?!”这个时候她特别高兴,就笑了。那种笑很灿烂,不假,是真诚的笑。

  这两件事让我领受到马老的风范,至今仍然那么生动。

  马老说过,“若得十年天假我,挥毫泼墨写兴隆。”这是马老一首自寿诗里的诗句,体现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今天,中国各族人民正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在前行的路上,我们心怀喜悦有马老这样一位前辈、战士,以他的精神品格教育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向我们传递着信心和力量,我们也由衷地为我们的马老而骄傲和自豪。

  本文为作者在5月24日“马识途百岁书法展”上的发言,本刊发表时略有删节。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