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呵护孩子的精神成长——关于保冬妮的儿童文学创作(侯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23日09:43 来源:光明日报 侯颖

  童书作为婴幼儿成长的精神环境,不同于声光电为表现形式的媒介,以画面的迅速转换和声音的刺激来吸引婴幼儿的倾注。阅读图书需要安静、优美的环境,图书本身更是一个婴幼儿成长的温馨家园。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的作品具有这样的特色。

  婴幼儿是“全人”,这是保冬妮《馒头宝宝》一套书的灵魂。《馒头宝宝》分为三个系列,有行为启蒙、心智启蒙和能力启蒙,每个系列又分为6本。以《我爱吃饭》为例,小熊、馒头宝宝、小兔子肚子咕咕叫了。肚子叫了是饿了,那么,饭前要把小手洗洗擦擦是规矩。小兔子站在小凳子上用力而细致地洗着小手,那种虔诚和认真的表情,在画家的笔下栩栩如生。

  洗完小手,戴好围兜,静静地坐在小桌旁,等着吃饭,“吃饭了!扶住碗喔,拿稳勺子。”“好香啊!”“好香啊!”“啊呜,吃了一大口。”简单的词句,有声音、有动作、有感觉,于教育处显示出了不教育的独特魅力。《我爱吃饭》重在营造一种吃饭的氛围,那些被感染的小宝宝,也许会尝试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很“英雄”地自己来吃饭。这套书的结尾和开头表现了作者一贯尊重孩子的立场,每本开头都有“保妈妈说成长”的内容,告诉大人孩子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生长节律,要给他们成长的时间,爸爸妈妈如何教育好孩子,也要一点一滴地慢慢学习。每本书还附有一首儿歌,精巧实用,好玩有趣。《我爱吃饭》的儿歌,就鼓励孩子把吃饭当成快乐的享受,而不是像“逃犯”一样被成人追得满地乱跑。

  保冬妮在全国妇联工作多年,了解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所以能科学地、艺术性地为婴幼儿创作。她的儿童文学充满强烈的中国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作品的一大特征。她的作品,都以儿童视角关怀读者,倾下身来和小读者分享文学的优美与快乐。它们不仅能启迪孩子对母语语感的兴趣,而且还能帮助孩子增强独立自我的建构能力。

  如果说每一个幼儿都是哲学家,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那么每一个教育幼儿的成人也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哲学家,孩子的能力就会在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中培养起来。比如,教孩子认识颜色是很难的,在保冬妮的《我认识颜色》中,作者用了反向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认识红色时,先讲哪些不是红色的,那么哪些是红色的呢?用这种反向思维,一下就激发孩子的兴趣,他们会努力寻找红色的东西。

  《馒头宝宝》绘本设计装帧极富创意,“儿童教育没小事”的编辑思想贯穿图书每一个角落。这套书造型“婴儿化”,有着令人温暖的细节,比如书的封面和封底做成了动物的模板造型,书的材质和书页进行了安全处理。

  在保冬妮系列绘本中,“馒头宝宝”这个红袄绿裤的小男孩,穿着、头型、表情和名字都是中国孩子的典型代表,让人感到亲切自然。这是保冬妮一贯坚持民族特色的创作风格的完美表达,而邬斯琪的绘画也令人印象深刻,是带给孩子精神成长的一份精美礼物。

  (作者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