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刘东的儿童文学创作:对成长的想象与发掘(李东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20日10:17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东华

  刘东从1995年在《文学少年》发表短篇小说《老人·孩子·魂斗罗》开始,至今已经出版和发表了各类儿童文学作品350万字左右。1996年 《儿童文学》杂志刊登了他的短篇小说《孤独有脚》《悲伤无痕》,引起了读者的注意。随后,他于1997年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轰然作响的记忆》,2004 年推出长篇童话《称心如意秤》,2008年出版长篇小说《无限接近的城市》,2010年推出长篇幻想小说《镜宫》,2014年出版长篇小说《双拼宝贝》。 在众声喧哗的儿童文学创作群体中,刘东不是爱热闹的人,相反,他的性格和气质有些沉默和内向,然而,他让我想起他的小说名字《轰然作响的记忆》中的“轰然 作响”一词,我觉得这个词用在他的身上是很恰切的——“轰然作响”意味着曾经的沉默以及在沉默中出人意料地发出响亮的引人注目的声响,刘东的创作就是这样 一种状态,他不跟风、不着急,总能在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拿出一部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他的《轰然作响的记忆》是这样的,他的《镜宫》也是这样的。在这个 浮躁的一切都追求快节奏的时代,刘东的这种不声不响、耐得住寂寞、坚守着自己的创作理念的创作姿态,就显得特别的难能可贵。因此,在我看来,刘东也有一点 独行侠的味道,在儿童文学界是一个独具一格的存在。

  打开青少年成长中的沉默地带

  刘东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童话,都执著地关注少年儿童的心灵成长,尤其是在成长小说的写作方面,他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让他在儿童文学界拥有 了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关于成长小说,巴赫金在《教育小说及其在现实主义历史中的意义》一文中作了系统阐述:“它塑造的是成长中的人物形象。这里,主人公 的形象不是静态的统一体,而是动态的统一体。主人公本身的性格在这一小说的公式中成了变数,主人公本身的变化具有了情节意义。与此相关,小说的情节也从根 本上得到了再认识、再构建,时间进入了人的内部,进入了人物形象本身,极大地改变了人物命运及生活中一切因素所具有的意义。这一小说类型从最普遍的含义上 说,可称为人的成长小说。”刘东的成长小说正是这样的,他笔下的人物性格总是动态的,在不断成长,而人物性格的变化也总是情节不断前行的最大的推动力,因 而他的小说结构总能够和人物的成长融洽地对接在一起,有一种跌宕起伏和逻辑严密的美感。

  刘东的小说虽然故事性很强,但这并不是他的着力点,他的兴趣在于开启青春期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以及这些秘密是如何成为了成长的节点,让青春 就此秘不示人地拐了弯,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他一直努力用自己的作品打开青少年成长中的沉默地带。这个“沉默”在这里有双层的含义,首先,在刘东的笔下,成 长是有难度的,是艰辛的,而很多成长的秘密不为成年人所洞察,因而缺少情感的抚慰和精神的引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关闭了自己的心灵之门,变成了一种 “沉默”的状态。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一直有诸多禁忌,不管现实生活中的青少年内心世界有多么动荡起伏、暗流汹涌,在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品中 依旧是一片阳光灿烂。无论是有意的粉饰还是无意的忽视,都造成了传统的儿童文学写作在这一领域的“沉默”。刘东打开了在传统儿童文学写作中往往止步不前的 对青春期成长中的沉默地带的发掘,他力图用文字照亮那些不可言说的童年和少年的精神世界里的幽暗角落。短篇小说《沉默》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篇。大学生林樨 被同学们认为是沉默寡言到了像石头和混凝土的程度,然而他内心却埋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高中时他是个喜欢捉弄和嘲笑别人的人,因为他的爱开玩笑,失去了游 泳池管理员的信任,当他的朋友宋长威不幸溺水失踪的时候,他求助于管理员,让他放干游泳池的水,管理员却不相信他的话,从而拖延了救助的时间,最后宋长威 没能救活。好朋友的意外身亡让林樨从此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从像拼命乱叫的蛙和蝉变成了像石头一样沉默的人——他顿悟了,然而这样的成长却是以朋友的生命和 自己永远无法摆脱的内疚之情为代价的。

  注重真实的小说写作

  刘东的小说注重真实性。这一点在他的短篇小说集《轰然作响的记忆》中有着鲜明体现。这是一部采访小说集,由12个短篇组成。这些短篇从1998 年到 2004年长达7年的时间在《儿童文学》杂志上以头题佳作的位置连续刊出。作品题目均为两个字:《沉默》《颤抖》《长裙》《游戏》《孤旅》《死结》《房 子》《蝴蝶》《朋友》《祸事》《契约》和《下课》。这是作者在这7年之中采访了几十位20岁出头的年轻人,请他们回忆自己在中学时代最刻骨铭心的真实事 件,这个事件的经历是怎样改变了他们的一生,并在他们的人生路途上发出持久的回响。作者从珍贵而庞大的素材中选取了最不同凡响、最具青春期典型意义的12 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将其写成了一个系列的“采访小说”。“采访小说”让这些作品具有了非虚构的成分,这些小说所采取的叙事策略,固然缘于素材得自刘东的采 访,这和他的记者身份有关。这种介乎于报告文学与小说之间的文体,曾经因其难以被文体归类而引起评论家们的热议,也因其形式的新颖和意蕴的深刻而在广大中 学生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与关注。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刘东是如此强调这些小说真实的一面,在每篇小说后面都附了采访手记,我想是因为他想强调,书中那 些少男少女所面临的形形色色的困惑,他们的倾诉,不是缘于虚构,不是危言耸听,而确实是这些初涉尘世的少男少女们真实的经历和感受,由此,这些小说就更具 有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刘东的独特发现还在于,那些被成年人认为根本不是个事的事情,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心灵天平上,可能分量很重。在短篇小说《颤抖》中,头一次坐 飞机的姬晓晨在机场的洗手间里无意中看到两个外国女人拥抱在一起,这让她慌乱地奔逃,又不小心撞坏了旁边女人的手机,于是她的左手开始颤抖,父母带她去看 精神科,没想到一件事情的结果居然成为另一个悲剧的起因,她看精神科的事情传到学校之后,旁人无端的猜测无疑是雪上加霜,最终姬晓晨在一个心理医生的引导 下走出了精神的阴影。这个故事如同一个心灵标本一样让我们看到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会像蝴蝶效应一样在一个女孩的内心引发一场困扰她多年的精神风暴。

  刘东的作品还充满了内省的气质和批判的审视,这种内省和审视甚至到了自我拷问的程度。内省和审视往往让他的目光不是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是努力 要寻找到事情的真相。在《沉默》的采访后记中,他这样写道:“在我看来,林樨的这个故事就像是一棵枝叶稀疏却形状独特的树,深入到土层下面细细地去触摸它 的根须,远比为它的枝头挂上些绿叶更有意味。”穿透皮相,直达本质,这是刘东小说的深度所在。在《沉默》中,刘东的反思没有停留在林樨的恶作剧所造成的悲 剧这个层面上,他继续追问林樨喜欢恶作剧和讽刺挖苦他人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小说没有给出答案——小说的任务不是给出答案,而是引领读者去思考。

  刘东开掘的这个地带有时候很难用“善”与“恶”,“对”与“错”去简单地盖棺定论,他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努力去开掘青春成长中难以把握难以命名的部分,因而他的作品就呈现了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少见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让迷茫的心灵找到出路

  刘东的成长小说虽然关注了青春成长中残酷的一面,然而他的初衷依然是给这些处于迷茫中的心灵找到走出迷宫的路。总之,刘东的小说展现了这样一种 努力,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是否能够成为一种可能。他的小说探讨了关系——儿童和儿童之间、儿童和成人之间、儿童和世界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关系 在初始的时候几乎都是紧张的,但历经一段曲折的心路历程之后,这种关系将达成和解,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与世界和解。

  《镜宫》的主人公南海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父亲一直忙于生意,疏于对男孩的照顾,优裕的物质生活代替不了对亲情的渴望。南海与父亲的关系是冷淡 的、疏离的、不信任的,甚至是对抗的。故事就从一天深夜开始,南海偷偷地开走了父亲的别克轿车,带着自己喜欢的女孩杨琳一起去山上看流星,下山时却发现轿 车不翼而飞了。南海不敢回家,他选择了逃避,他来到一家网吧,在网吧里偶然地进入了一家名叫“镜宫”的人生交换网站。从此,他的生活一次又一次被抛向了 “别人的世界”。他变成了拳击手,变成了一个饭馆小老板,变成了重症病人……青春期正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确立和自我角色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部小说中,南 海自我意识的确立是通过体验别人的生活来完成的。他渴望能躲进别人的生活,来逃避他面临的困境,然而,正是在别人的生活里,他发现每个人都有着无法回避的 艰辛和繁难,甚至别人的苦难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以他人为镜子,照见的其实是他自己,最终,在别人的生活里,南海实现了对生命的更深层次的一次成长。

  刘东所有的文学上的努力,在于指出成长的不易、理解的不易,然而他不畏艰难地要书写人心、书写人性,令人信服地发现了从隔绝到了解、从了解到理 解、从理解到和解这样一个心灵过程。 因而他的作品有一种外冷内热的气质。他总是努力帮助读者能够更好地完成自我的成长。他的作品的外在表情虽然是冷峻的,但我们依然能够在这种冷峻之下看到一 颗炽热的滚烫的心。

  刘东是一位文体意识很强的作家,他的文字呈现出一种男性的、硬朗的、冷峻的风格,同时,他的童话中也有热闹的、幽默的、轻松的另一种风格。然而 从整体上来说,他的文字是偏冷色调的。当然,这种冷不是冷漠的“冷”,而是冷静的“冷”,一种和一切肤浅的、热闹的、皮毛的东西保持距离的审慎的态度。

  因而刘东的创作是有深度的,他的作品不是讨好和迎合读者,他总是和商业化写作保持足够的警惕。这样的写作在以作品的销量论英雄的氛围中,也许是 寂寞的,比如像《镜宫》,我觉得这部小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凝视,它对中国成长小说写作的意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我依然期待着 刘东能够沿着《轰然作响的记忆》《镜宫》这条路走下去,因为我觉得这里面有属于他的独特发现,有属于他自己的独有的艺术价值。因为这样的作品是能够拓宽中 国儿童文学的高度、厚度和深度的作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