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诗歌入高考值得点赞(尹卫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19日11:26 来源:天津日报 尹卫国

  北京2014年高考作文题分两部分,除大作文外,还要求考生写一篇150字的“微作文”,明确注明可写诗歌。

  诗歌入高考作文开了先河,北京率先打破“诗歌除外”的惯例,值得点赞。细心的网友统计,近20年来,各地公布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无论是律诗还是现代诗,从未步入高考作文题材。几年前,江苏省文联原主席顾浩曾尖锐地批评江苏高考作文排斥诗歌,“是对诗歌的歧视和摧残”。

  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充满激情的诗歌为何跨不过高考门槛?据专业内说法是,诗歌融入强烈的个人色彩,评价标准难定,阅卷比较困难,另外高考作文有字数要求,诗歌精粹、凝练,字数很难达标。

  这或许是一个原因,阅卷老师对诗歌欣赏、评判的能力与水平会有差异,评分标准可能难统一。但这不应是拒绝诗歌的理由,如今高考作文人性化色彩越来越浓,个人发挥的空间很大,如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谈不朽;浙江高考作文题:门与路;山东高考作文题:开窗看问题等,思辨的空间广阔,都属于个人“自由裁量权”类型的题材,写成任何一种文体,都存在评价标准的问题。解决诗歌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写诗的基本要求与规范,制订一个基础标准,达标可得基础分,精彩的另加分。字数则不该成问题,诗词字如“千金”,一字能表达白话文十多字甚至几十字的含意,字数要求可另订标准。

  在我看来,诗歌不受待见的主要原因,或许与高考阅卷的匆忙有关,据说阅改一张语文试卷通常只用十多分钟,批改作文大概只有几分钟,这么短的时间去评判一首诗的优劣显然很难。

  诗歌是一种充满激情和想象力,触及心灵、催人立志和奋进,修身养性、培养道德和审美素养,提高驾驭语言能力的高雅的文学形式,无论在中国古典文学,还是现代文学中都堪称瑰宝,唐诗宋词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享誉世界文坛。但由于高考不考诗歌,如今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几乎不涉及诗歌,更无写诗的作业,诗歌只是学生们业余爱好及自娱自乐。诗歌不登课堂,被拒考场,长此以往,这一文学瑰宝很可能出现断层与丢失之忧。

  高考作文歧视诗歌,实际折射出语文教育的“短腿”,即教育内容与形式过于死板,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天真烂漫的孩子被塑造成书呆子和得分“机器”,这种呆板的应试教育亟待改变。诗歌是激情与心灵感悟的产物,爱诗写诗的人,更有蓬勃的激情和崇高的志趣,诗歌进课堂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导向与要求,诗歌进考场将给高考改革增添新鲜、活泼之元素,让考生们用诗歌形式抒情怀志,荡漾激情,那是多么美妙与惬意。

  高考作文打破诗歌“禁区”,当属有益创新,从小处说,彰显着语文教育文学性的回归,从大的方面讲,也是高考制度改革的一次嬗变,颇具里程碑意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