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亲近本源之处”——读杨秀武诗集《带着清江上路》(荣光启)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13日09:56 来源:中国作家网 荣光启

  杨秀武的诗集《带着清江上路》(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出版)是一本写一条河流的诗集,共132首诗,首首与清江有关。什么样的河流值得一位诗人倾其所有心力终生吟唱之?清江,这条鄂西的长江支流,虽风景秀丽,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不一定知道,这样看的话,其言说对象无疑是相当小的,所以有些人说这是一种地域文学或曰传达一种少数民族风情的写作。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这是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这种写作方式就是细致、忠诚地抒写一条并不为多人知晓的河流,作者的所有才思和词汇,呈现了这条河流的历史、细节和当下命运。这种写作方式建构了一个诗性的关于清江的话语系统。对于那些迷恋建构宏大社会场景、呈现时代性的命题却忽略自己的生命本源、忽略自己作为一个具体地域中的个体的作者而言,这种写作方式是否值得注意?一个人若是不了解自己,能否言说这个世界?一个人若不能言说当下的、历史的、个人的生存境遇,能否描述更广大更深远的的社会和人生?

  诗集第一首是《回到清江》:“退休  我换了电话号码/一条群发的短信/在回到清江的途中/抵达天南地北//一条清江里  一半是树/还有一半是别人居住的高楼/街道的车辆  万箭穿心/霓虹灯下奔跑的火光/我无家可归//选择一家私人宾馆/在一间窄如棺材的房间里/和妻子无边无际的话题/直说到窗外的第一缕晨曦/与我行礼  似乎是某种悼念仪式//欢迎的短信像子弹/击中我的手机  烫手/我像一柄清江淬火的剑/今天有幸返身入鞘”。“我”这把“清江淬火的剑”,流浪多年,如今终于“返身入鞘”,这是幸福与幸运。诗人的编选应是有意的,这首诗是他所有写作的出发之地。“回到”是一种生命姿态,也是一种写作姿态:我的写作依靠一条河流,她是我的生命。这让我想起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论诗人荷尔德林时说的话,说这位诗人“入其诗人生涯以后,他的全部诗作都是还乡……还乡就是返回与本源的亲近……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在精神的意义上,《带着清江上路》中的“清江”不仅是地理风貌、民族风情,还是必须返回的生命本源意义上的“故乡”。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