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绿蒂诗集《四季风华》 美神在四季徜徉(张同吾)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13日09:46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同吾

  诗人绿蒂是我相识多年的朋友,2000年我访问台湾,他日日相陪,从台北到日月潭、到阿里山、到高雄,一路倾谈,他热爱祖国的深情和他对诗的痴 迷,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令我感动。返回北京不久我读到他的诗集新著《风和捕手》。这是一部近作与以往佳作的合集,充分表现出他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个 性。他长于营造优美的意境,笔触婉转细腻,却又饱蘸绚丽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幅格调清雅的图画。他的灵感时时涌现,在诗人随意俯拾的诗句中可以感觉到,他的 意境优美灵动,在变幻的色彩中流动着声息,视觉和感觉浑融,构成了诗人主观感受的具象。他的许多诗篇都出现静谧的月夜、飘动的云彩、清幽的竹林,萧瑟的晚 秋、皎洁的初雪、缠绵的细雨、美丽的山岚、啁啾的鸟语、飘落的红叶、渺茫的苍穹、淡远的夕阳、凄迷的晚钟,蕴含着淡淡的忧伤,构成了他全部诗歌作品的主体 风格和基本情调。

  时隔14年,绿蒂长达近600页的诗集《四季风华》又在台湾出版。仍是婉约之风,仍是凄迷之美,他写寺院山色、星垂海景、月朗星疏、细雨轻风、 华灯初上、夕阳渐冷、梅秀幽远、中秋月朗、高原冰雪、花圃春光、波上云烟、雨后彩虹,惟妙惟肖,诗意盎然。“头顶的新月/掀开微蓝的天幕/淡白地张贴在晨 光的告示板/远方破云而出的朝日/在渐次蔚蓝苏醒的海上/映画出一道金灿的长廊”(《晨光素描》);“顶着金黄屋瓦的八角造形/以极简素的廊柱/撑开四面 的阳光/吐纳八方的风声雨势/亭立宏明山翠绿的棱线/呼唤太平洋迎面的浩瀚”(《纳风亭素描》)。两种素描都是色彩绚烂,前者精微细柔,后者开阔辽远,都 表现出诗人目光所及、心象延展的表征。绿蒂以绚丽的色彩描绘意象,而他的色彩是流动的、变幻的,“在湖的千岛 看千岛的湖/是一面面绿的、蓝的、或金色的流漾/是一面以水纹与风姿织成的图案/波光掩映/湖 浸染成深秋的画卷”(《千岛之湖》),目光随着色彩的变幻而流动,形成了静动相生的美感。

  绿蒂的诗歌意境中,不仅含容着缠绵的情思,也含容着历史感悟和文化内蕴。他说,“风化了三千二百年的岩石/依然坚持地顶起/王朝盛世的圆拱大门 /走入亚历山大辉煌的记忆/走在光滑的大理石板路面/阳光是荣耀的金黄披肩/石柱的阴影/是我另一种旁观的选择//所有游客的年龄 在此年轻/所有访者的思想 在此现代/微笑正以世界语言/混淆着各色人种的习性/让古城思索辨识未来”(《在微风的古城向晚》)。他以意向的多指向,拓展了诗意空间,让读者去思索存 在意义的多重性。《和南寺钟声》,让他感到是“蝉声与禅声/鸟语与诵音/混凝成野百合的清香的午后/寺院飞檐掩映天降的湛蓝”,“暮鼓的节奏/擂动追梦的 心思/晚钟的回荡/唤醒孤寂的无常/山风籁籁垂落的/是远方乡愁的声音”。禅声鸟语含有神悟,晚钟暮鼓思乡情重,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心理,他表现得细柔 而深邃。“从古老的唐宋/从遥远的洞庭/七弦琴音款款走来/褶皱了湖面的闲云/倒映着雁行的晚秋”(《洞庭秋思》);“来自千年古琴的朴拙/来自诗人文采 的流觞/今夜的旋律 不讲哲学/不讲神话/只有节奏谱成的铿锵”,然而就在诗人的感悟中,既有哲学又有神话,他已感悟到“凤翔千仞”的自由,探幽到“桃源春晓”的迷踪,从而在 《永远的忆念》中抵达心灵的圣境。

  在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描绘中,多有人生感悟和哲理思辨,他说,“生活是一步步的/永不回首的攀登/不知通往何处/不知哪步即是无涯深渊的 /云上之梯”,“未曾拥有/何来失却的黯然/自掌握间/隙溜过的/只是风/即兴的心动或偶拾的盎然”(《云上之梯》)。老庄哲学关于“有”与“无”的辩证 关系,已成为诗的底蕴。既然“在收纳柜中/时间的封印/让陌生的成为熟悉/让粗糙的成为圆润/惊涛平为静浪/愤恨释为宽容/所有浓稠的欢笑与苦难/稀释为 流动的回顾之河/不见封闭囤积的悔恨/岁月的仆仆风尘/依然轻盈乘载”(《往事的收纳柜》)。这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仁道与宽容,而且是在时空转换中一切暂时 性都会在永恒中消融。因此,人生何尝不是时间的过客,“来如春临/没为山城装饰我期盼的风景/去如晨风/群山翠峦也拦挡不住的涌雾”(《午与夜的十四 行》)。读者调动自己的经验与阅历,会感到余韵深长。

  绿蒂的诗最突显的美学特征就是美的情思、美的色彩、美的词藻、美的意境,好像美神在四季徜徉,泼洒出五彩缤纷的花瓣,让绿蒂的诗歌园圃风情万 种。当然,他的诗读多了也略有重复和雷同之感,往往是相同的构思、相同的语汇、相似的意境。假如有更新颖的切入角度,更新鲜的审美发现,就会有更美的魅 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