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文学赤子 作家知音(张梦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13日09:45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梦阳

  舒晋瑜的《说吧,从头说起——舒晋瑜文学访谈录》(作家出版社2014年3月)充分体现了作者热爱文学的赤子之心。作为一名职业的文学记者,舒晋瑜对文学的热爱,不仅是职业性的,更是发自内心的。书中的种种细节让我确信,她不愧为当代中国的“文学战地记者”(苏童语)。

  舒晋瑜真正懂得文学,这一点是不易做到的。我在《透·准·醇——汪曾祺文谈欣赏》一文中看到,有些著作等身的所谓文学理论家,出了多少卷的厚重“文集”,但其实并不真正了解文学的价值。在长期的“左”的政治束缚下,很多文学评论家写的“宏论”,其实不是文学论文,而是“大字报”。但舒晋瑜的文学访谈录却是真正在谈文学,并谈出了文学的真谛。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8月舒晋瑜采访莫言。在文学如何走出去、怎样走出去的问题上,莫言说:“如果说我的作品在国外有一点点影响,那是因为我的小说有个性,思想的个性,人物的个性,语言的个性,这些个性使我的小说中国特色浓厚。我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土生土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人,但我了解农民,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土”字说到了莫言之所以走向世界的关键。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采访、论述,文章、书籍,浩如烟海,但我觉得在文学如何走出去、怎样走出去的问题上,舒晋瑜和莫言的那次对话给大家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舒晋瑜是作家的知音,她促使他们讲出了心中的真话。记得舒晋瑜曾经跟我说过:访问每位作家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课”,不但要细读所有作品,从作家的处女作、成名作、代表作,直到争议作都须细读,而且还要看关于这个作家的所有评述甚至轶事,尽量都有所涉及。为了采访苏童,舒晋瑜将他的新作《黄雀记》看了3遍。对话中,她问苏童是否写得少了?苏童坦率地说,自己一直在写短篇,但是只有出版长篇的信息才能反馈到媒体这里。这句话提醒舒晋瑜开始反省自己的偏颇,采访后,她找到《收获》杂志执行主编程永新要来30年作品发表目录统计一遍,发现苏童是最勤奋的作家。从此之后她常常找来文学期刊,尽可能多地了解文学信息。

  正因为舒晋瑜怀着极大的热情和真诚投入工作,与作家心对心地交流,被访谈的作家才愿意开诚布公、坦露心扉。在对阿来的访谈中,舒晋瑜问道:“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成就了阿来?”照过去的思维方式,很多作家会讲许多感谢党和人民的培养、故乡的哺育等套话,阿来却坦诚地肯定:“当然是天赋。”并反问道:这方土地又不是养育了我一个人,如果没有更高深的智慧,为什么会从“最不被养育的一群人中出来”?作家是如何产生的?这个文学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由于否认或忽视天才的存在,很多理论家说了一大套也没有讲清楚,甚至越讲越离谱,在阿来与舒晋瑜的对谈中,一句话就点透了。

  另外,舒晋瑜访谈录的“采访手记”写得很好,像优美的散文。例如对格非的访谈是这样开头的:“有时像又密又急的秋雨滴落无边的湖面,有时像飘飘扬扬的雨丝遮掩参差的屋宇。格非的文字,带着一种淡淡的忧郁和优美的诗意,让人不由自主裹进江南小镇弥漫的雾气。”简直就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诗篇,既写出了江南的美景,又出神入化地提炼出了格非的文字韵味。

  舒晋瑜有一自喻:“生在山西,长在山东。因率性,喜欢随和;因固执,喜欢宽容;因木讷,喜欢幽默;因传统,喜欢时尚。不爱热闹,不慕虚荣,不喜张扬。”她总以“勤以补拙”自勉,有一股倔劲,甚至显出一种执拗。要采访哪位作家,就非采访到不可;要写作访谈录就非写好不可。我对她的“倔劲”与“执拗”非常钦佩,但是光有这股劲是不能够写出这样的“文学访谈录”的,我愿意用阿来的话回答这个问题:“当然是天赋。”倘没有文学的灵性,可能对真正优秀的作家、作品视而不见,人家即使接受你的访谈,你也问不到“点子”上;回答出文学的真谛,你却听不出“真音”,再勤奋也是妄然;当然,有文学天赋,没有舒晋瑜说的那股“倔劲”与“执拗”,也不可能成才。舒晋瑜和她所采访的那些作家,都是天才加勤奋结出的硕果。

  作家需要灵异,能与天才作家心灵相通的对话者也须有灵异。舒晋瑜是富有灵异的。作为一位优秀的文学记者,她和所访谈的作家们之间有着一种互通的文学灵异,他们的交流在当代中国文坛凝聚出一种特殊的文学气场,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因此,“文学访谈录”是活生生、实实在在的文学访谈,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另一种历史。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