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土气”的魅力 ——评刘益善小说集《东天一朵云》(蔡家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11日09:37 来源:中国作家网 蔡家园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洋气的、时髦的文学总是受到大众的推崇,一些尊崇传统审美经验、执著本土文化的作品却难免被视为“土气”。刘益善的创作从不追赶时髦,笔法老实地一路写来,也可以归为“土气”一类,但他作品独特的内容和艺术手法,却着实耐人寻味。

  收录在《东天一朵云》中的21部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他的老家——金水河畔的农村生活。作者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书写市场经济冲击下农村社会的变化和农民的心灵变迁,既没有故作高深,也没有技法炫耀,扑面而来的正是作者质朴而浓郁的“土气”。这些“土气十足”的小说往往以小见大,在平淡中寓新奇,于老成中见机巧。

  乡土中国存在着一种“超稳定文化结构”——扎根于乡村社会并一直延续的道德伦理、人际关系、风俗民情、生活方式、情感方式等,都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固的结构,一般不会随着世风的变化而产生大的改变。如果说新时期以来的中国作家对乡土文学有什么新贡献的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摈弃革命暴力美学,续接五四传统,对乡村“超稳定文化结构”的重新发现与书写。在刘益善的小说中,对此也有着多角度的呈现。《母亲湖》是一部颇有代表性的作品,它通过一场诗歌朗诵会,将乡村少年在湖中历险时所体验到的敬畏情感与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所表达的扬善抑恶主题勾连起来,并借助“山”、“湖”两个充满象征性的意象,揭示了乡村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坚守。

  此外,小说集中有不少悲剧故事,比如,《一枝梅》中的梅嫂为了丈夫免于处罚而委身于武装部长,最后因遭村人嘲笑而自杀;《东天一朵云》中,少女云无意丢失了手表,被父亲冤枉,跳水自尽。这些悲剧的出现,绝非仅仅源自主人公的愚昧无知,更深层的原因是,这些悲剧主人公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乡村业已存在的“超稳定文化结构”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因此,对于他们来说,除了死亡别无选择——作家通过平静的叙述,将隐藏于故事背后的道德伦理、人际关系、情感状态真切地裸呈出来,催人深思。还有一些作品,譬如怂哥儿发财之后的尴尬(《怂哥儿的红领带》)、老五盗墓的闹剧(《错位》)、巧姐对故人的欺骗(《清明雨纷纷》),都生动地折射了乡村“超稳定文化结构”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所受的冲击和挑战。总而言之,刘益善叙述的乡村故事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通过这些故事,作者真实地记录了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内乡村文化状态和农民的精神境遇。

  刘益善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孙犁的文章,他极欣赏孙犁那种浑朴自然、隽永单纯的文学风格。其实,刘益善的小说中也有着相似的审美特征。他擅长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寥寥几笔,轻描淡写,人物便形神毕现,像云、怂哥儿、毛耕等人,都给读者留下了较深印象。以《东天一朵云》为例,这篇作品不足万字,用笔极为简约,多用环境描写暗示情节和烘托气氛,将大冲突留在叙述的空白处,寓大悲痛于平静的对话之中,看上去平平淡淡,字里行间却潜涌着波澜,具有撼人的力量。古人说,“大味必淡,大音必希;大语叫叫,大道低回。”我想,这也是刘益善所追求的境界吧。

  刘益善在小说集的后记中介绍,这些作品全部写于上世纪80年代,但当时只发表了很少一部分。20多年过去,这些作品重新拿出来发表并结集出版,读来却丝毫不觉得陈旧。这便足以说明,“土气”的文字亦有魅力。在某种程度上,“土气”的文学因“不事雕饰”、“不逐潮流”,即使一时间不会夺人眼球、引发喝彩,却能风韵绵延、引人回味。

  刘益善的《东天一朵云》质朴明丽,如田野上的无名小花,在一派浓烈的泥土气息中摇曳出丝丝缕缕淡远而蕴藉的风情。我相信,这种脚踏实地的写作,一定会引起那些有心读者的喜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