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精心打磨的沙粒——大卫·格罗斯曼《到大地尽头》(张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09日10:14 来源:新京报 张旋
大卫·格罗斯曼 享誉世界的以色列当代作家,1954年生于耶路撒冷,毕业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哲学和戏剧专业,曾在以色列电台做过多年编辑和新闻评论员。自二十世纪八十 年代初以来,他已经出版九部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集、四部散文随笔集以及童书、儿童剧等作品。《到大地尽头》一出版就售出20余国版权,连美国总统奥巴马 也在2011年选择此书作为暑期读物,一改只读伟人传记的习惯。
资料图片
《到大地尽头》
作者:大卫·格罗斯曼
版本: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4年3月
图片摄影/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编者按:大卫·格罗斯曼是以色列著名反战作家,他的两个儿子先后到军中服役,在创作长篇小说 《到大地尽头》时,二儿子乌里正在军中,他希望通过这本书保佑儿子平安。但战争的残酷让这位作家不得不面对丧子之痛,在本书即将完成时,乌里在以色列与黎 巴嫩的一次军事冲突中不幸丧生……

  主人公的焦虑是每个以色列母亲的焦虑

  长篇小说《到大地尽头》描写一位以色列母亲因 害怕收到儿子的阵亡通知书,与旧情人一起逃离家门,在旅程中她向他讲述了他们的儿子成长中的种种细节,把一个现代以色列家庭典型的命运细致地呈现出来。小 说的主角奥拉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家庭主妇。她心地善良、温柔敏感,总是将家庭安稳视作自己最大的幸福,但世事总不按她设想的发展。

  因以色 列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受到阿拉伯世界的普遍抵制,并爆发了多次军事冲突,因而他们的国防部决定实行“全民皆兵”的义务兵役制,适龄男女如无特殊原因都要进 入军中服役一段时期。所以奥拉的焦虑就有普遍性,几乎每一位以色列的母亲都曾遭受过,她描述出来的幸福与苦难就是以色列普通人的甜蜜与哀愁。格罗斯曼的文 笔轻盈细腻,很多地方带着祭司专注法事的那种庄严的静谧。偶尔幽默一下,辛酸之感油然而生,让人想起受难者如何逗笑安慰他的人。

  用文学展现对阿拉伯人民的理解

  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宿怨由来已久,冲突各方由于各自内部也纷争不断,所以实现和平的道路荆棘丛生极其困难。书中还出现过两个生活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角色,通过他们,格罗斯曼表明了以色列普通民众对阿拉伯人的理解、同情、感激以及愧疚。

  第一个阿拉伯人是奥拉的好朋友,阿拉伯出租车司机沙米。奥拉在无奈之下用他的车把儿子送上前线,一路上让他内心感到极其憋屈,因为她偶然间就把他变成了 自己民族的罪人。但在之后奥拉又再次向他求助时,他仍慷慨地帮助了她。应该说沙米就是一个象征性的角色,象征的是阿拉伯和以色列的未来。

  第二个阿拉伯人更像一个符号,一个受恐怖主义牵累的无名人士,他注定会在其所处的不良环境中遭受不公正待遇。这个阿拉伯人所住的地区恰好遭遇阿拉伯恐怖 分子的袭击,他作为一个受到怀疑的异族人被关进楼下的冷藏室。整整被关了两天才有人想起来。执行审查行动的就是奥拉的儿子奥弗所在的分队。奥弗作为事故负 责人受到军方的调查,奥拉的丈夫伊兰通过关系把此事轻描淡写化解过去了,但是奥拉却抓住她的儿子不放,一直拷问他,怎么可能在两天两夜的时间把人忘掉!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上述这些都是次要情节,主要的情节还是两位以色列少年的成长。从中可以看出格罗斯曼对家庭生活的关注。他以极其细致的笔触描写小孩子心理世界的建立和发 展,使本书拥有“生活小百科”的品质。联想到他自己育有三个子女还创作过多部儿童书和儿童剧,可想而知这本书之于他的意义。他写下那些瞬间让人猜想有意图 使之成为永恒的意味。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曾在《天真的预言》中写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瞬间即永恒。”这本小说 也恰好体现了这首诗的精神。它就像一颗精心打磨的沙粒,以各个不同的侧面呈现以色列犹太人世界的缩影。而主角奥拉在这个缩微世界里就像端坐在一朵花的花 心,她的丈夫和情人,以及为他们分别生下一个儿子就像花瓣一样对称地分布在她的周围,再往外则是她们各自的朋友以及那些偶尔相遇的芸芸众生,如果人们都能 放下仇恨追求安稳、务实的生活,那这就是她的天堂。也许只有如此朴实无华的作品才能使这一预言成为可能。□张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