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乒乓梦之旅的真情再现(王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04日09:48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 晖

  作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报告文学的重要作家,李玲修的名字于我是十分熟悉的。她的《笼鹰志》《足球教练的婚姻》和《奥迪迎面驶来》获得三届全国 优秀报告文学奖,在当时包括黄宗英、陈祖芬、柯岩等在内的女报告文学作家群体中,李玲修都是非常突出的一位。而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这位报告文学界的“常青 树”,在年近古稀之年与资深乒乓文化研究专家王鼎华合作,又出版了一部书写国球辉煌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乒乓中国梦——走进蔡振华团队》。

  与以往作品那些片段式个案描述有所不同的是,这部43万字的《乒乓中国梦》无疑是迄今为止揭示中国乒乓球队最为全面、最为深入的一部报告文学。 面对自上世纪60年代起中国乒乓球运动的三次巅峰崛起和众多蜚声体坛的风云人物,如何选择再现的视角和描述的对象,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所幸的是,作者 没有将作品写成“一人不漏、一事不落”的乒乓编年史或大事年表,而是充分发挥自身的艺术表现优长,将描写的重心聚焦于中国乒乓球的“第三次崛起”,即 1989至2004年间,先后担任中国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和总教练的蔡振华率领中国乒乓团队逆境崛起、再创辉煌的历程。应该说,这样的选择既抓住了问题的 核心与要害,也在最大程度上契合着报告文学作为关注现实、逼近现场的非虚构文体的写作原则。作品通过“丢杯:临危受命”、“夺杯:拼死也要打翻身仗”和 “保杯:捍卫巅峰荣誉”这样的“三部曲”经典结构,形象化地详尽演绎以象征冠军的“杯”为中心的“乒乓中国梦”的圆梦之旅。这其中,作者又重点叙述了“夺 杯”与“保杯”的艰辛与壮烈,因为这是对夺得荣誉和捍卫荣誉的隐喻,是“圆梦”的实施和抵达。在重点描述“第三次崛起”之时,作者巧妙地用闪回方式追溯国 球的历史,一方面让我们“鸟瞰”中国乒乓波澜壮阔的全景图,另一方面,也让我们重温其中的激荡与沉浮、酸甜与苦辣。这是一部国球发展的流变史,更是一幅凝 聚着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理想的奋进图。

  视角与对象的选择使作者有了足以凸显“乒乓梦之队”创世纪辉煌的资本,我特别感慨的还在于两位作者清醒的报告文学文体观。在写作中,他们强调要 “真实再现”、“去伪存真”、“摒弃虚假”、“严守底线”、“尊重历史”和“完整表现”。我把这看成是作家对报告文学非虚构性的严格坚守,而作者耗时3年 进行的大量田野调查,忍受疾病折磨成就作品的言行举止,保证了《乒乓中国梦》不仅是作为文学叙述而存在,更是作为中国乒乓球发展的“信史”而存在。这不仅 对当下报告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其文献价值也不容低估。

  当然,对于报告文学这样一种非虚构文体,仅有再现客观现实的叙述是不够的,还要有像余光中那样手握五彩笔绽放艺术华彩的高格。当下报告文学的文 学性弱化问题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看重艺术性表达的《乒乓中国梦》则给予我们以新的信心。除却视角与结构等显示作家的特别用心之外,艺术性表达在 《乒乓中国梦》中还体现在多个方面,譬如再现众多个性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精彩的细节描绘和场面设置,准确、灵动、简洁的语言等。

  对乒乓人物的生动展现是该书的重要看点。某种程度上说,这部作品云集了几乎所有中国乒乓球界的风云人物,从容国团、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庄 则栋等元老级乒乓巨星,到谢赛克、郭跃华、江嘉良、陈龙灿等乒乓先锋,在作品中无一不被提及。而临危受命的英雄、该书主角蔡振华,则是作者浓墨重彩、贯穿 全书始终的书写核心。个人魅力、事业心、聪明才干、爱国精神、团队意识、坚韧毅力等是作者给予这个人物的基本定位。作品还再现了蔡振华团队的主要成员,譬 如刘国梁、马文革、王楠、孔令辉、王涛、张怡宁、王皓、刘国正和陈玘等运动员,陆元盛、施之皓、吴敬平、李晓东、乔晓卫和李隼等教练员。作者对这些各具个 性人物的表现,让我们透过赛场看到了他们的神采,又仿佛在与他们进行着零距离的对视与对话。

  与人物再现密切相关的是作品中丰富细节的描绘和精彩场面的设置。全书大部分章节都有大量关于各种重大比赛赛场搏杀的场面和细节,其描述可谓有条 不紊、精彩纷呈、扣人心弦、极富叙述的张力。书中“刘国正跨越七个赛点单骑救主”、“‘杀神’陈玘横空出世”、“只有两名‘观众’的生死战成为创新经 典”、“李富荣、蔡振华逼刘国梁‘打突击’”等章节的比赛场面描绘令人兴奋,回味无穷,将经典比赛定格在文字之间。作品再现人物性格与品格的细节描述也比 比皆是。譬如在“奥运大赛前少帅遭病魔突袭”一节,写腰伤手术未痊愈的蔡振华躺在“一张长条桌上,双手撑在竹枕上,身底下铺着一领凉席,身体紧挨着铁栏 杆,在那里指挥训练呢!”这一细节充分体现出主人公“祖国,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的坚韧毅力和爱国精神。除了生动的细节与场面表现之外,《乒乓中国 梦》的非叙事性话语也多有可圈可点之处。这样的话语在作品中或发人深省、或充满激情、或铿锵有力,特别是其中大量排比句式的运用,极大增强了作品的情感宣 泄力和感染力。而支撑这一切的是作品对于报告文学跨文体性的生动实践,将富于诗意的语言,与散文、小说和影视的表现手法熔铸一体,贯穿于作品之中,在发散 文本艺术魅力的同时,让人们重回历史语境,收获感受与感动。

  李玲修将中国乒乓球队看成是她“投身文学创作的出发地”。因此,我以为《乒乓中国梦》既是中国乒乓圆梦之旅的文学呈现,也是李玲修文学圆梦之旅的最新表达。

  (《乒乓中国梦》,李玲修、王鼎华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