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成语: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杨媚)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28日10:30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杨媚

  《中国成语大会》热播唤起人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语言文化资源——

  成语: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


《中国成语大会》节目现场。《中国成语大会》节目现场。

  “十动然拒”、“喜大普奔”、“不明觉厉”,这些网络热词背后的故事不少人都津津乐道,可是“天衣无缝”、“司空见惯”、“助纣为虐”、“单刀赴会”……这些千古流传的成语,如今你在说话、上网、发微博微信时还能熟练运用吗?它们的释义和出处你又知道多少?

  正在央视热播的传统文化类节目《中国成语大会》,让我们重新审视“成语”——这个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却又被忽视的语言资源。它很通俗,菜市场的大妈也经常说“讨价还价”;它很凝练,作为汉语中的“活化石”承载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密码;可它又让人陌生,诸如“韦编三绝”、“醍醐灌顶”背后的典故很少人能脱口而出。随着中国人对母语文化情感的淡薄,成语在语言体系中的地位越发边缘化。

  围绕成语遭遇的当代困境及继承之道,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正文及担任点评嘉宾的文化学者郦波。

  成语不敌常用词、流行语

  “比起文字的研究,中国成语的研究成果其实很可怜。除了几种工具书,专门的研究学者和著作都不多。有学者查阅了4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国家级文科论文后发现,研究成语的不超过50篇。”担任《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的作家关正文曾经在《小说选刊》、《民族文学》杂志社任职,去年他研发及执导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掀起了汉字学习热潮。

  “准备这个成语节目的时候,我们发现不但专门的研究者难找,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成语爱好者同样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民间玩家,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没有听说过谁爱好积累成语。成语研究不但不是显学,甚至算不上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他说。

  在筹备过程中,关正文发现了成语所面临的困境:它像阳光、空气一样稀松平常,却始终没有引起重视。“现代人已经被简化字、常用词、流行语禁锢住了,能否熟练运用成语,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锦上添花’:掌握得好未见得能有利益,掌握得不好也好像没什么损失。成语始终在发光,却从未被仰视。”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汉语言文学博士后郦波也认为:“随着这些年科技发展、生活变迁、时代变化,我们渐渐地对于我们的母语文化情感慢慢薄弱、淡漠——这是最大的危机。”

  浓缩中华民族智慧和核心价值观

  成语之美,被担任点评嘉宾的历史学者蒙曼归纳为“凝练典雅、意境幽远”,它究竟该有什么样的文化地位?

  关正文认为,成语古今同用、高度浓缩、四字成章、不断锤炼、百代甄选,全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和核心价值观。“鲁迅说成语多是现世相的神髓,随手拈掇,自然使文字分外精神。我们常用成语大概有一两千个,总量超过两万个。人一生中可能经历的各种境遇,面对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甚至与超自然的关系,都能通过成语完成微妙而生动的表达。不仅如此,成语还有着明确的褒贬臧否的态度,代表着几千年来我们文化基因中的核心价值观——比如铁杵磨针是褒、守株待兔则是贬。成语,就是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它是表意工具,也能开启一扇大门。”

  为了激发观众认识成语的文化价值,《中国汉语大会》总决赛使用了2000多条常用成语,还备注出标准释义和原典例句。比如“倾国倾城”,不少人认为它来自于《汉书·外戚传》中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通过节目中郦波的点评很多观众才知,其实“倾国倾城”更早源于《诗经·大雅》中的“哲夫成城,哲妇倾城”,形容的是周幽王为之“烽火戏诸侯”的褒姒。

  准确把握释义才是“正道”

  现代人怎样才能继承和使用好成语?从《中国成语大会》设计的猜词游戏中,我们能得到不少启示。

  猜词的基本游戏规则是“一方描述一人猜”,但描述者必须规避题面字,参赛者多拥有本科、研究生等学历,是有一定文化积淀的精英分子。几场比赛下来,记者发现,猜得又快又准的搭档都能准确把握成语涵义并据此创设语境。比如选手描述“小的错了,请您——”另一方马上猜出“高抬贵手”;选手描述“根据你所做出的成绩给你一定的奖励”,另一方很快领会到“论功行赏”;还有选手以非常简短的“一顾再顾”引出了“倾国倾城”。

  相反,引起哄堂大笑的例子则出现在“含笑九泉”,选手将其描述为:“你死了还翘着嘴。”这让主持人张腾岳忍不住调侃“斯文扫地”。而靠“逐字解释”的“笨办法”来猜词的,则极大地耽误了时间。

  “《中国成语大会》考察的是选手对成语的领悟和运用能力,不单单是对成语字面意思的理解,更要求选手对成语运用场合和情境的理解。用释义的方式去猜词才是‘正道’,也是通过成语传承中国文化的最好方式。”郦波总结道。

  “比如我们讲‘愚公移山’,不是字面上说的‘傻老头搬了一座山’,而是在说坚持不懈地去达到一个难以想象的目标,而且中国人认为这样做并不愚蠢。”关正文解释,成语是高度浓缩的,往往字面义无法全面涵盖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四个字的成语,可能讲的是一个故事,故事背后的道理才是成语使用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是经过几千年使用所形成的全民族共同的默契。“如果成语猜词游戏能成为年轻人聚会的时尚,如果全社会能像去年的汉字热潮那样来关注成语,那节目的意义比单纯的高收视率要大得多。”

  网络新词还待时间检验

  《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还引发了一个延伸话题:像“人艰不拆”、“累觉不爱”等等网络新词并未收录在新华成语词典里,它们或旧词新用、或长句浓缩,人生苦乐与世间百态尽在调侃中,并且逐渐从年轻人群向整个社会蔓延,甚至已经在官方文件、主流电视节目、新闻撰写中替代了以前的正规用词。那么,网络流行语究竟该不该提倡?它们算不算新兴成语?

  在央视网上,近3000名网友参与了投票,七成以上投票者认为这种“网络新兴成语不该提倡”。但在关正文看来,这些新词四字成词、韵律有序、高度浓缩,符合成语成词习惯,是今人非常美好的语言实践。不过,要甄别它们是否算成语,还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时间检验、一个是普遍使用案例。

  “比如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当年在《朱元璋传》中创造的‘铁板一块’,70年过去了人们仍然在使用;而‘锣鼓喧天’显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成语。如果两年以后,已经没几个人使用‘喜大普奔’了,那就证明这个词的生命力无法流传。”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