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吴风流韵中的“逐梦苏州”(吴义勤)

——评长篇报告文学《逐梦之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26日15:00 来源:中国作家网 吴义勤

  唐晓玲的长篇报告文学《逐梦之城》试图用一支笔去描述一座城,给这座城的光荣与梦想、过去与现在,描画出一幅美丽的文化景观。她的文学野心值得敬佩,但写作的难度也可想而知,它不仅考验作家的知识储备、实证调查功夫、现实把握能力,而且检验着作家的历史视野和人文情怀。令人高兴的是,唐晓玲经受住了考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份有关“城与人”的出色答卷。她以敏捷的思维、宏阔的视野,通过对“中国梦”理论的深切思考、对“产业苏州”和“政治苏州”的专业性研究,以及认真扎实的田野调查,建构了一部有关“文化苏州”、“人文苏州”的“逐梦之书”。江南水乡的旖旎风情、风物掌故、地理特征、历史知识、名人轶事、建筑奇观,都在作家如“苏绣”般细密流畅的讲述中,构成了“逐梦之城”的坚实质地。

  宏阔的现实观察与政治思考,是《逐梦之城》的鲜明特色之一。苏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区,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上的探索实验典范。《逐梦之城》中,既有高屋建瓴的对后工业社会的思考,也有针对性极强的社会调查,既有对早期粗放型发展的反思,也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外延和特色的实践性总结。从农转工的苏南模式,到“开放样板”,再到“小康典范”,苏州努力在生态旅游、特色工业、园林建设、水稻农田保护方面,打造和谐美丽、现代开放又幸福宜居的逐梦之城。全书十二章“从远及近”写来,把苏州郊区到城区不同地点在经济发展和政治理念上的探索作为表现对象,在对拆迁但不能破坏环境、守住基本农田底线、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等成功经验的总结中,延展了作家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相应的政治改革诸问题的深度思考。作者以变化多姿的笔墨呈现了苏州经验的丰富面相:保护生态旅游,以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的树山村;退渔还耕,保护太湖水质,控制发展的马舍村;发展旅游经济的虎丘湿地公园;通过宕口整治,从单纯采石到建造休闲观光带的“高景山模式”;从经济落后地区,变为国家5A级景区的苏州香山工坊,用低碳理念打造江南特色人居风格,创造了全国闻名的“旺山经验”。这些“苏州经验”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城乡一体化,实现新型社会主义福利制度,探索新世纪社会转型背景下人的幸福和发展等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新灵峰村在吴兴元书记带领下,通过农业示范园,走上了富裕道路。吴根平通过帮助村民自主创业把市北村从穷相变成了富村。联萼坊大院在党的关怀下,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安居乐业。美丽的南环新村,“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对杨仁英等低收入社区人群关爱有加,终于让他们住上了宽敞新居,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而蒋巷村的186栋小别墅,则再现了社会主义新福利政策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幼儿园和小学免费入学,免费的老年公寓,及江南农家的纯美生活画卷,都令人印象深刻,常书记对仓库管理员张凤、工人姜春兰等普通人的关怀和帮助,也让人感动。

  鲜活生动的当代人物与当代风景是《逐梦之城》的另一特色。除了强烈的现实性和思想性之外,这部报告文学在叙事性与文学性上也有成功的尝试,尤其在栩栩如生的当代人物群像的塑造上贡献了宝贵的艺术经验。从领导大家共同致富的基层党员干部,到眼光独到、敢于拼搏的商业精英,再到“当代文化名士”,作家善于通过一个个精彩生活细节的描写,以及饶有趣味的小故事,来刻划他们的言行、记录他们的梦想、呈现他们的性格,因而人物无不个性生动、形象鲜明。企业强人高德康,带领手下员工艰苦创业,终于打造了中国第一羽绒服品牌“波司登”;吴建华努力进行“宋锦”的开发和推广,将之变了世界级名牌;钱月宝,把一个靠着八根绣花针起家的小手工作坊,发展成为拥有家纺第一品牌、拥有自主创新“龙芯”高科技产品和多个国际开发项目的现代化梦兰集团,是名副其实的“梦兰妈妈”。《逐梦之城》中塑造最为成功、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那些投身文化事业的私营企业主和当代名士形象。最大的苏州私人园林“静思园”,由个体企业家陈金根花了十年打造。作品重点表现的是陈金根作为一个商业精英,对园林艺术的独特理解。陈金根在静思园中突出黑白两个主色调,并推崇“构园无格、三分工匠、七分主人”的原则。其中,不畏艰难、节节上进的鹤亭桥的设计,体现了阔大的时代气象和主人的心志,是对传统的精致小巧的苏州园林思想的突破,表现了园林理想的现代化转型。作者在书中通过大量细节来表现陈金根“园痴”的特征,如陈金根储存了几千块灵璧石,而为了狼窝掌的一块罕见奇石,他费尽心思,以诚动人,最后是用前苏联的导弹车运走了石头。名士张放,当过大学老师,开过公司,本身亦官、亦商、亦学,但热爱园林艺术,“日徘徊林下,舒啸山泉,人以为狂,而偃仰自得,自号鉴山堂”,将鉴山堂打造成著名旅游景点。《摇呀摇,摇到外婆桥》等很多电视剧都在这里拍摄。名士杨休也是成功的商人和学者,既拥有很多产业和企业公司,又擅长文物鉴定,是历史学领域的专家教授,同时也是大慈善家。热心古建筑保护、钟情于生态建设的著名学者阮仪三,在“推土机下”抢下了周庄等江南六大古镇,也是当代知识分子珍惜文化遗产的典范。

  真实性、故事性与知识性、趣味性的成功结合也是《逐梦之城》创作思维上的重要特色。“文化苏州”是“苏州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呈现了苏州当地大量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以及围绕着苏州的文人趣事。如树山村的“三宝”——云泉茶、翠冠梨、杨梅,戈家坞明代将军墓的考古发现,指月坞与范成大的田园诗,相城区的“荷塘月色”:“芬芳的月季园与美丽的盛泽湖裙带相依,微风吹来花香,湖面碧波微漾,水鸟飞过花丛,风姿柔媚动人,这一湖碧水,一园鲜花像是两位相依相挽的仙子,相互辉映。”古代建筑和苏州园林,则是作家浓笔重彩表现的对象。如陆巷古村里的明代宰相王鳌的故居。许青冠夫妇倾其所有恢复建设的古建筑“宝俭堂”,成为中国姑娘和拉脱维亚小伙子中式婚礼的见证。蔡廷辉的私家园林“翠园”,则是老百姓开始追求居住环境艺术品位的见证。画家叶放的“南石皮记”,帮助朋友做寿宴和主题聚会,演唱苏州评弹与昆曲,被人称为“花市雅集”。而通过荫余堂流落异国他乡的悲剧,作者也警示我们保护古建筑,特别是保护古代苏州园林,“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文化重要性:“一个没有历史文化的民族,太单薄了,一个没有历史文化的城市,太乏味了。一个没有历史文化的园林,太无趣了。”同时,作家相信“原居民就是活的历史”,作品通过细致的城市考古学的细节寻访和钩沉,努力挖掘和呈现城市的精神与灵魂。白居易与山塘的故事,再现了姑苏繁华和吴地文化精髓。松鹤楼的苏州风味菜,是苏州文化的美好折射。苏州古城平江路的礼耕堂潘宅,是“江南水乡”的出色代表。丝绸之都的丝绸秘史则弥漫的是明清的历史烟云。悬桥巷“桂荫堂”赛金花的故事,“唐纳故居”江青和唐纳的爱情往事,“垂虹桥”姜夔与歌女小红的典故,山塘街的修复与贝家祠堂的重建,王冰铁等“江南四铁”画界高士的故事,周将军巷、九曲墙巷的传说,这一个个风韵往事,作者娓娓道来,既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又文笔雅致,耐人寻味。

  习近平总书记说:“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和祖国与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也许,寻梦,追梦,为梦想而奋斗,在“城乡一体”、“文化与经济并重”中发展生态苏州、文化苏州和现代苏州,谋求人民的幸福,正是当代苏州的城市理想,也是《逐梦之城》的宗旨所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