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写了一个大写的人(胡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26日09:52 来源:光明日报 胡平

  评论家的尴尬,有时在于说不清他自己为什么不写作品。有人认为,写不出作品的人才去当评论家,这是一种误解。但有的评论家是有余力去写作品的,如报告文学评论家李朝全,就能写很不错的文学作品,最近又拿出了长篇报告文学《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他的经验证明,从事评论未必有碍于创作。某种意义上,由从事评论培养起的眼光,大有利于创作上的开掘。

  报告文学首先是门选材的艺术,前期采访投入巨大,选不好,会事倍功半。李朝全善于选择,这次他选了开办盲人学校的盲人穆孟杰为书写对象,一趟趟地从北京往邢台跑,终于写出了一位足以感动中国的人物。尽管穆孟杰已是全国自强模范,但我相信,有没有这样一部书,对于人们能否真正认识他的价值,还是关系重大的。一般说来,只有报告文学作家,才能从艺术性的要求出发,全面搜集有关人物的一切信息,深入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直至塑造出完整而生动的人物形象。

  穆孟杰是一个拥有生命意志、思想深度和实践能力的人。他7岁失明,13岁开始流浪乞讨、说唱卖艺,此后竟比同代人更早拥有百万家产,光耀门庭。但他的梦想是消灭更多盲人的苦难,于是倾其所有,甚至负债累累开办了盲人特殊教育学校,改变了许多盲人的命运轨迹。

  与许多同类创作有别,李朝全写作此书采取了新的布局:书的后半部分才集中描写主人公的生平,前面更多地写盲人学校的面貌,讲述若干教师和学生的故事。但前面内容无不涉及主人公的作为和形象,为主人公的正式出场进行充分的铺垫。读者读至后半部分,已积聚起对主人公的浓厚兴趣。这种结构是巧妙的,也是具有独创性的。

  从学生们的经历中得知,现实中的盲童,有些生不如死。有的在家中只能吃最差的食品,有的被扣在大瓮里,有的由于失教与痴呆儿无异。他们被送到盲校后,有的家长如释重负,再不来看望。所以,穆孟杰办盲校是在维护人权和救人性命。他开办的学校不设任何门槛,面向一切盲人免费施教,实行了最彻底的人道主义。这是盲人对盲人的人道主义,不含有任何功利和施舍意味。这所盲校的景象,是值得记录和向全社会展示的。

  作品的最成功之处,不在于它写出了多少关于自强模范及周围世界的事迹,更在于写出了人物的心路历程、支撑他们作出不平凡业绩的精神内质。其中一类是决心追随穆孟杰的同好,一类是穆孟杰的家人。当然,作品对穆孟杰本人内心世界的刻画更为详细。他7岁失明时,还闹着去找孩子们玩,被学校拒收后放声大哭,躲在教室墙根偷听偷学。这种屈辱经历,使他从小埋下了为盲人办学的种子。他比一般盲人更好强,不甘心成为家庭的累赘,少年时便离家自谋生路,在自学和与盲人互教互学中掌握生存技能,逐渐发达,盖起了全村第一栋砖瓦房,也获得了爱情。他的可贵之处,是比常人更痛彻地想改变残疾人的命运,视天下盲人为亲人,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就是挑战极限,为天下盲人造福。这一切,都被李朝全写得丝丝入扣、尽情尽理,令人信服。作者写出了一个大写的人,解释了人的真正魅力。

  梦想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关键词之一。有关梦想的一些故事中,梦想只是梦想,而穆孟杰的故事是一个实现梦想的故事,实现这梦想的是一个盲人,因而格外令人感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