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书生意气斥方遒 激扬文字盼飞舟(张立国)

——喜读徐歌的长篇报告文学《大流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23日11:10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张立国

 

 

  我曾多次去过广西,知道广西是中国报告文学的“富矿” ,那里的山山水水都有着感人的故事,如大山丛中坚守着只有一个人的学校就令人感慨万分。因此,广西也便成了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的重镇。报告文学的“桂军”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劲旅,不但上世纪30年代有周钢鸣的《怎样写报告文学》 ,今天活跃在报告文学创作领域的作家在全国也相当突出:何培嵩的《刘三姐与黄婉秋》 ,陈敦德的《毛泽东尼克松1972》《毛泽东与蒋介石》 ,麦展穗的《昆仑关大战》 《走进东巴凤》 ,王布衣的《震惊世界的广西农民》等都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今天,我们又欣喜地看到,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的徐歌的《大流向——沧桑西江与黄金水道建设的时代际会》 。这又是一部不可多得、独具特色的佳品力作。

  报告文学还能这样写!

  上世纪30年代报告文学基本上只写眼下、写当前,因为它是“投枪” 、“匕首” 、“轻骑兵” ;新中国成立后,传记悄悄渗入报告文学,因为报告文学也要塑造“工农兵形象” ,这就向后推延了报告文学的时间跨度,历时性的特色初步显现;上世纪80年代是报告文学辉煌的年代,报告文学有了全方位的突破,其中以刘亚洲《将军的泪》的成功引发了“历史反思型报告文学”的兴盛。再后来随着大家追求历史感、厚重感和文化底蕴,好像报告文学不写点历史就不容易出彩,创作实践证明也确实如此。就这样,报告文学一直在向后,向历史延伸,从来没有人想到向前延伸去写未来,因为报告文学是现实的,未来是虚幻的,报告文学怎么能去写未来?不料徐歌的《大流向》竟写了未来,且全书35万字,都是为未来而写。从长洲告急!西江告急!滞航堵船写起,最后落笔于“平陆运河”的设想;落笔于“江南水城”南宁的设想;落笔于孙中山《建国方略》的设想;落笔于西江的未来,最终落笔于《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2010 - 2030) 》与李克强总理的殷切期望。这让人大吃一惊,原来报告文学还能这样写!报告文学还能有根有据地探索未来,抒写未来。该作无疑是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突破,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合理创新。不客气地说,《大流向》有着引领作用。我们的改革开放经历了艰难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痛苦阶段,现在进入深水区。现在需要的是精准的顶层设计,而各级领导又不是神仙,这顶层设计从何而来?来自于深入调查找准症结,来自于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献计献策,更来自知识精英的无私担当,而《大流向》恰恰提供了一种担当的模式。抒写未来、体现正能量,而不坠入颂圣文化,这是应该充分肯定和弘扬的。一句话,报告文学应该也能够书写“中国梦” 。愿更多的报告文学作家为顶层设计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辛劳。

  担当应首先选准方向。

  新闻记者出身的徐歌,选取了水,选取了河,选取了西江——广西的母亲河。他把它看作了广西发展的生命线,并愿为它付出自己的一切。

  该作可谓十年磨一剑。

  有人说报告文学是“走”出来的,也有人说报告文学是用脚来“写”的。要担当就要付出辛劳,从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徐歌田野调查的足迹:从西江源头马雄山到珠江口,他逐一考察了西江水系,并由此串联起了百色、南宁、柳州、来宾、贵港、玉林、桂林、梧州等沿江城市,走访老百姓,与船工促膝座谈,找港口职工了解情况,调查水坝与船闸的通航。水文工作者、航测员、航标员、航道工、造船人、码头工人、港口建设者都成了他的朋友。通过多年努力使自己成了水利专家、航运专家,也才有胆量、有能力去写西江,去写《大流向》 。并拿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使底层民意与顶层设计实现了无缝对接。

  在舆论宣传与新闻传播之间,徐歌求得了最大值。

  因为徐歌考察得深入、仔细,记叙得翔实,所以读《大流向》 ,不但了解了广西的黄金水道,而且等于读了“广西人文地理志” 。读之可以对广西的山山水水,历史变迁获得整体认识,对航运史有清晰的了解,对枯水、洪水、行船、发电、居民饮水、农业灌溉乃至珠江口的压咸补淡之间错综复杂的辩证关系有一定认识,更知道了水运的运价是火车的1 / 3,是汽车的1 / 7,单位能耗是铁路的1 / 2,是公路的1 / 9,且复线铁路每公里约占地30亩,高速公路每公里约占地60亩。作者既为西江规划造舆论,又报道了该报道的新闻,我们可以说, 《大流向》是一部交通大书,是广西为政者必读之书,也应该是全国为政者的参考书。

  全国的记者十几万,能成为报告文学作家的寥寥无几,徐歌的成功在于他的文学修养和语言修养。

  大量的水文资料、港航资料、规划论证与数据对于专业读者可能颇具吸引力,那么对于普通读者,特别是广大读者就未必感兴趣。徐歌对此进行了巧妙地处理,冲淡或消弭了枯燥数据可能给广大读者带来的审美梗阻、审美停滞。作品中不但有劳动者纯朴的情感故事,而且将与西江相关的历史遗迹、传说故事、名人轶事、趣事轶闻穿插进去,如龙母的传说、史禄与灵渠、毛主席被停电等,还有现在的领导人张德江、郭声琨、张春贤的行踪等,挑起了读者的兴趣,使之欲罢不能。既增强了作品丰富的文化底蕴,又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激活历史对应现实,这是《大流向》成功的又一重要特点。

  这仅是我个人的阅读感受,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我敢说:不赞成我的评价的人可能有,但否定这部作品的人不会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