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民国知识女性的底色(钟斯)

——品读赵瑜《寻找巴金的黛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22日11:16 来源:吉林日报 钟斯

  上世纪三十年代,一封由山西坡子街20号发出的信件一路辗转经《大公报》编辑部,转寄给了巴金先生。那时,巴金的“爱情三部曲”之一《家》拥有众多读者,其中就有山西宁武赵氏的17岁少女赵梅生,笔名“黛莉”。

  在《寻找巴金的黛莉》一书中,这些曾经被黛莉藏匿在“赵公馆”老宅房梁顶棚上的书信,机缘之下被发现,人们也由此看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巴金,当然还有一段跨越七十余年时光的故事:书信里的黛莉是个年轻姑娘,而等作者赵瑜经过多方打探见到黛莉本人时,黛莉已经是一位耄耋老人了……

  时光退回到七十多年前,在山西坡子街20号,养在深闺的黛莉甚爱读些文艺作品:她读郑振铎的《向光明去》,也读刘师复、茅盾等人的书。十六岁的某一天,她读起了《家》,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巴金的其它作品。于是,鬼使神差般,一个文艺少女给自己喜欢的大作家寄去了信,本以为石沉大海,没想到,大作家很快就回了信——

  “你在十六岁时读了《家》,我知道你会喜欢它,因为那主人公是一些和你同样的青年。他或她有一颗纯白的心,有一个对于正义的信仰,爱一切需要爱的人,恨一切人为的、不合人性的传统。”

  “你说你认识琴,我想大概你在琴的身上看出了你自己的面影。你姐姐也是的。不要说你没有机会看见琴,你自己也许就是一个琴。琴有她的弱点,但是合于人性。”

  在第一封回信的尾声,巴金还谦虚地写道:“不要‘崇敬’我,我是一个极平凡的人,而且我也幼稚,甚至有不少的孩子气。”当时的巴金三十余岁,奔波在理想中,虽有激进之火花,但一旦对待到读者,他则呈现出“温情柔美”来,即便在忙碌中也抽出时间给读者回信。巴金的真诚细致,绝非一时心潮袭来,此刻,他正将一种信仰郑重地传承。

  接下来的几封信中,巴金劝告黛莉,“你不要老是想到牺牲,你也得有些享受。一个十七岁的女子,也该过些快乐的日子。”他建议黛莉不要错过学业,也要享受些快乐生活。巴金和黛莉更喜欢在信中探讨文学,他们讨论左拉的作品,尼采的超人哲学,讨论淑英的结局……巴金还不时给黛莉邮寄书籍,《文学季刊》、《我的路》等,可这样的交流中断在了抗战前夕……

  抗战后,巴金坚定地同文化战士们并肩救亡,山西的黛莉也毅然选择了同《家》里的进步青年一般:与大家庭决裂。战争中断了他们的书信往来,他们的人生从此走向了另一阶段。鲁迅说,娜拉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中国女性,独行最难。黛莉不像林道静,能最终投身到热火朝天的革命中去,她对世事所知甚浅,她孤单一人、磕磕碰碰。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黛莉接受了家族亲友的帮助,倒也不至于颠沛流离。书中有一段小插曲,黛莉诉说汾阳之困时,引发着作者赵瑜联想到了另外一位地主之女,董边。董边和黛莉是同一代人,她们的人生经历多有相似之处:同为省城读书女,同样在太原沦陷后同样流落到临汾,同样有牺牲报国的拳拳热心,却在人生路口上偶然分离,进而人生境遇大不一样。

  黛莉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爱情,怀孕数月时,方得知对方是一个有家室之人。黛莉身上有琴的影子,只可惜对方并不是觉民。1950年,黛莉带着女儿小赵健奔赴西安,凭借着会计技能,养活着自己和女儿。在特殊的年代,她仍旧喜爱穿着旗袍和丝袜,喜欢穿着整齐逛逛百货公司,种种这些特质让她被人们视为“女特务”。

  赵瑜苦苦寻找的黛莉,某些方面也恰如琴表妹一般,黛莉的人生轨迹或许也正是“琴”那样的女子在现实中的命运。《家》中的琴表妹比多愁善感的梅表姐坚强勇敢,比青春俏丽的鸣凤大方端庄,比善良的瑞珏幸运,而黛莉亦如此,她似乎总能得到亲朋故旧温暖贴心的照拂。可书中赵家的其他人可就没那么幸运了,那位可能知晓黛莉身世的赵瑾,他也是赵家的后人。“在城关街道和搬运社里,他甚至都干过。修鞋、修车、拉板车运输,吃尽了苦头,人下人哇!”倒真如作者所言:“百年沧桑事,深不可测人”。

  几封珍藏已久的书信,用残留的笔迹与墨香,见证了那个时代作家与读者的精神互动。他们没有引人遐想的暧昧,他们是一对陌生人,因书结缘,因信相识,这两颗宁静的心灵在文学的对话中相遇,也才在历史回响中留下了温暖的记忆。

  黛莉不是名人,她只是巴金众多读者中的一位。然而所幸赵瑜得到了这几封书信,连带着岁月的氤氲和巴金鲜活的文字,经过作者的数次奔波走访,这位知识女性,曾经的“娜拉”“琴表妹”才终于为世人所知。她确确实实就是当年那个信仰着巴金式理想的大家闺秀,也许正是这样千千万万在历史钩沉处或明或暗的女子,构成了民国知识女性的底色吧!

  今年恰逢巴金先生诞辰110周年,仅以此文献给巴金先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