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满溢稻香田园之秋(明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22日10:47 来源:海南日报 明 斋

  《田园之秋》,今年4月6日出差南京时,购于先锋书店,中信出版社2014年2月北京第一版。书中所附鸟禽类以及植物、山水类彩图近80幅,均 由台湾猛禽研究会会长、台北市野鸟协会理事长、著名鸟类绘画专家何华仁先生亲身到台南实地考察后所绘制,这也是该版本所仅有,相当的珍贵。   

  《田园之秋》是台湾散文大师陈冠学先生的不朽名著,是历经千锤百炼的自然散文经典,被誉为最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和阅读品味的、与美国知名作家戴 维·梭罗的杰出著作相媲美的中国版的《瓦尔登湖》。该书初版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转眼之间几近三十年矣。著者陈冠学先生是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和哲学 家,也是受人景仰的国学教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于诸多繁冗的事务中觉得倦了的陈冠学先生,毅然辞去教职,回到家乡台湾南部一隅,归耕田园,“结庐在人 境,而无车马喧”,“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俨然过上了“现代陶渊明”式的隐逸生活,晴耕而雨读。每年的农闲时节,或在“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的日子 里,便研读其哲学文学来,当然也会深入地研读四时农事、草木虫鱼、鸣禽花卉等这部社会与自然的大书。悠然于怀,会然于心,便捉笔弄墨,推敲为文,“如切如 磋,如琢如磨”,铸就伟辞,遂成巨制。这便是《田园之秋》一书的由来。

  对于此,著者说得更为轻松,云:“写作《田园之秋》的动机,就是采取南台湾的一角田园,尽个人可能有的笔力,一点一滴,一笔一画,描绘出它的 美,以期唤起全台湾居民对土地的关切与爱护,如斯而已。”(《自序》)至于该书出版之后的社会影响,则是著者所始料不及的———因为它唤醒了工业时代乃至 后工业时代的人们的田园之思、绿色之念、家园之望、故土之恋、羁旅愁思以及对于传统的农耕文明的眷恋情怀。

  人们总是等季节来到已有些日子之后才注意到新的季节来了,而也在此时才觉察到上一季节早走了。那广阔田野里的庄稼,那原野中、田埂间、道路旁和 前庭后院里的草木,都是在人们一场好睡的夜里偷偷萌了芽,茁壮了,结实了的啊!而当人们一觉醒来,绿的黄了,黄的绿了;并且人生自幼而少,自少而壮,自壮 而老,不也正是这般地在不知不觉间变换着的吗?在自然里,在田园里,人和物毕竟是一气共流转,显现着和谐的步调,这和谐的步调不就叫作自然吗?

  农人的特征在于有个纯朴的心,因有一颗纯朴的心,才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而不奢求,不贪欲,过着无所不足,劳力而不劳心的安详生活,而和田园打成一片。

  在燕子划破熹微晓空的鸣声中醒来,在铃虫幽幽夜吟中睡去。没有疲劳感,没有厌倦感,这是我的生活……

  这部书是一位坐拥田园风光和山野宝库的农夫、诗人、哲学家的生活感悟及其生命美学的形象化的表述。字里行间,透露出著者与万物同在,与天籁共 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灵动与聪慧。因此,台湾前卫出版社社长林文钦先生说道:“当我情绪低落,读一遍《田园之秋》,是我沉甸心情的万灵丹;当我生活倦挫, 想家乡,读一遍《田园之秋》,是我慰安疗伤的贴心药草。”

  那就让我们抽出一些空闲,用心灵去感受《田园之秋》的优美与隽永,去应和著者砰然而动的心律吧。不过,最好手持的是一部台湾版的精装繁体字的初印本,坐在南国的田园的一角,书香伴着稻草的清香,而身旁则是潺潺的清溪,耳畔应是黄莺的鸣唱或蛐蛐的低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