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净手拜读经典(刘兆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19日10:52 来源:解放日报  刘兆林
下午茶﹙油画﹚  徐文华下午茶﹙油画﹚ 徐文华

  提要:我们只能提醒读者读书时提高警惕。警惕什么?警惕不要被炒作误导,浪费太多时间读那些鼓噪一时但并不值得一读的泡沫书或垃圾书。即使为著书立说或者为颜如玉和黄金屋而读书的人,也不可能多多益善。当下许多书,又厚又大,堂皇得吓人且铺天盖地,不精心选择一下而求开卷有益,是既做不到又要吃大亏的。需在明眼人指导下,读有真知卓见者的书才成。那都是经过了许多验证,确实开卷有益的经典之书。所以读书也如交友,是需要认真选择的,遇好书真如结交了挚友,对你的言谈举止发生着长久影响。

  拜读。这是说虔诚和认真的意思,但可不是跪着读或趴着读。而是既要虔诚恭敬地拜读,又要站着读。

  不读书不行,乱读书也不行

  不读书不行,乱读书也不行。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和民族,肯定没有远大前途,也不可能有当下的强盛。一个不读书的人,肯定也不会素质优秀有很大的出息,即使能,也会是另有缘由。

  当下中国,可以说是最有所作为,也最急功近利,最见钱眼开;最自由,也最及时行乐,最随心所欲;出书最多却最不读书(或读书最多却最不读经典)因而也最需强调科学读书的时代。我说最需强调科学读书,是因媒体和出版发行者与全社会一同受眼前强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不顾人的精神健康和长远利益,而形成了强大而顽固的迎合与诱导大众娱乐阅读的狂潮。而娱乐只能是人的一种需求,好比麻醉药只是医药的一种,只在手术或其他治疗时可以起麻醉止疼作用,真正治病救人还得靠消炎药解毒药清血药,以及手术本身等等。那些有深刻思想性,艺术性,启示性,陶冶性,教育性,也包括其他具有养生保健作用之类实用性的书,就有如能治病救人的良药和优良营养素,需格外重视。

  而当今时代,是个浪费的时代,浪费资源,浪费能源,也浪费人的时间、才华与生命。这个浪费与不讲科学发展而一味高速发展的科技运行有关。想想古代的竹简刻书,一字恨不能含百意,不然一部书得多少车竹简啊。而现在,手指一敲,一行行一页页的字轻轻巧巧就在虚无中出现了,再一点击,就发送或发表出去了,连纸墨都不用就可能有无数读者或万众粉丝了。所以作者就可以尽情地浪费语言浪费感情,一激动便可以连连地啊啊啊呜呜呜呵呵呵呕呕呕地一连用上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同样的字,把个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览无余令人无法回味。紧接着又快速变成一本本砖头样厚的精装书,涌入市场,扰乱人们的阅读。这是用浪费来拉动经济发展的时代病的副产品。这种时代病已轰轰烈烈又潜移默化地侵入到写书出书和读书的全过程。语言文字的大量浪费也能促进造纸业出版业以至网络信息业的大发展,并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当然也为大量浪费文字的作者和出版者带来更多的酬报,但对于书的自身价值和读者利益,则很可能成反比。可是,没有办法,经济规律就是如此残酷,我们只能提醒读者读书时提高警惕。警惕什么?警惕不要被炒作误导,浪费太多时间读那些鼓噪一时但并不值得一读的泡沫书或垃圾书。

  读书如交友,需要认真选择

  当今又是个信息时代,人们时刻被无孔不入五花八门的信息,捉弄得眼花缭乱,六神无主,哪有时间和心思读书啊,食堂、厕所、枕边、飞机、公交车,甚至课堂和会场里,人们都在匆忙地手机阅读大量让人焦躁不安的信息。所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个最为流传的中国读书名言,当下尤其要慎重对待。这句读书名言意思很明了,就是提倡多读书,多多宜善,开卷有益。但这是古人的读书真理,是针对历史条件局限下那些著书立说者或进京赶考的秀才们而言的。那时谁把科举考试规定的所有书都读破了,是很可能得到黄金屋和颜如玉的。而当今的书,不光是为学而优则仕而出,只要有需求就出,甚至没有需求误导你需求也来出,一天便可出成千上万种,有的干脆就是信息(甚至是垃圾信息)的拼凑。自己还没什么阅历也没干成什么事也没黄金屋和颜如玉的人,也在一本本出书,其中误人子弟的肯定不少。那书的观点和见解一人一样,又没经历史检验,正确与否不说,读几十本而且真信其言的话,也该六神无主了,还说什么下笔如有神哪。对一个不想著书立说因而也不怎么动笔的人来说,让他读破万卷书,他还有时间上班干事养家糊口吗?即使为著书立说或者为颜如玉和黄金屋而读书的人,也不可能多多益善。当下许多书,又厚又大,堂皇得吓人且铺天盖地,不精心选择一下而求开卷有益,是既做不到又要吃大亏的。需在明眼人指导下,读有真知灼见者的书才成。那都是经过了许多验证,确实开卷有益的经典之书。即使是经典,也要选与你的事业目标有点关联的来读,才能帮你在人生和事业方面解惑受益。读这样的书,还应当是,既要净了手恭敬虔诚地拜读,也要站着读,即,不是跪着读或匍匐其脚下读,那样会把自己读得过于渺小,可能会被吓着,读成了经典的奴才,而生不出创新的才能。

  所以读书也如交友,是需要认真选择的。有时忽然遇到一本好书,喜不自胜读了又读,神交深交后还想摘下很多句子和段落,真如结交了一个挚友,分手后也要思念,即使不能再见面,它的音容笑貌也会时常出现,对你的言谈举止发生着长久影响。这样的书属于偶然邂逅却一见钟情百见不厌不见则思念不已的恋人,或有了深厚感情的朋友。一个人一生中不能没有几本这样的书。还有听别人推荐或看权威媒体介绍千方百计寻找来的经典著作,则如寻到一位名师,应该净了手拜读的。也许由于深奥一时读不懂,那也要硬着头皮读下去,总会读懂的。也有这种情况,读懂之后反而更加不喜欢了,那就拉倒。因为世界上的经典也太多了,不可能都要读,更不可能读了都按其旨意行事。一个人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精力,只能读有限的书做有限的事,而且读书是为了指导思想和行为的,所以读得太多反而会像很多人指导一个人做事一样,肯定要一事无成。有的书匆匆一览,觉得不可读则弃之不理好了,如遇了不够做朋友的人见面点个头打打招呼就行了。有的书一看宣言旗号就该扔掉甚至踏上一只脚。

  读好书的先决条件,就是不读坏书

  实际读好书的先决条件就是不读坏书,就是尽最大努力少读那些平庸的,作者自己就一事无成却一本本著书立说而误人子弟者的书,尤其那些还没经过时间检验刚一上市就被炒作得热热闹闹的书。没有多少人生阅历不具备检验书的好坏能力的读者,最好远离那些畅销书,多接近经过时间检验流传下来的中外经典名著。那些畅销书由已有真知灼见的中老年人们去读吧,他们可以从中得到一点信息而又不被其左右。哲学家叔本华说得很精辟:“作家可以分为流星、行星和恒星三类,第一类的时效只在转瞬之间,你仰视而惊呼,‘看哪! ’——他们却一闪而逝。第二类是行星,耐久得多,他们离我们较近,所以亮度往往胜过恒星,无知的人们以为那就恒星了。但是不久他们也必然消逝;何况他们的光辉不过借自他人,而所产生的影响只及于同路的行人(也就是同辈),只有第三类不变,他们坚守着太空,闪着自己的光芒,对所有的时代保持相同的影响,因为他们没有视差,不随我们观点的改变而变形。他们属于全宇宙,不像别人只属于一个系统(也就是国家)。正因为恒星太高了,所以他们的光辉好多年后才照到世人眼里。 ”

  因此我认为,青年时期应该多读几本属于恒星的经典书,打下自己的根基,中年以后再领略行星的光辉不迟。至于流星们,不用管他,碰上了不抬眼皮也要刺激你一下的。读属于恒星的书,等于忘年交友,要当导师对待。读属于行星的书,等于同年交友,可以相互商讨。流星们的书,有空可以翻翻,没空就算了。

  到了中年,读书就有个姿态问题了。前面说了,有的经名师推荐费好大劲找来的书,应该洗了手而拜读。这是说虔诚和认真的意思,但拜读可不是跪着读或趴着读。而是既要虔诚恭敬地拜读,又要站着读。否则你就总感到高不可攀,看到的只能是大师的脚跟或膝盖,看不到他们的眼光即心灵之光,那样就只能读出一茬茬奴才来,而无法有丝毫的建树和超越。读书不是为了把书都装进脑里,那你得有多大的脑袋才能装下书山的一小部分啊,那是电脑的事。我们应该用心去领会书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并用以洞照灵魂和心智。伟大的经典如明镜高悬,照你灵魂时难免显出你的渺小来。那也不能卑躬屈膝,仍要站着读,非让那明镜之光把自己的灵魂和心智逐渐也照耀得伟大起来不可。

  读书范围可以大些,但绝不能太多太杂,就如交友圈子可以大些,但数量不可太多太杂一样,交了太多朋友,整天来来往往闹闹哄哄,还有时间干一点事吗?办法还是如上所说,不好的书不读,平庸的书不读。顶多为了娱乐休息读读哈哈镜那样的幽默或滑稽类书。我的态度是,宁可读透一两本经典著作让人说不博学,也不读许多不值得一读的书而误以为自己很博学。鲁迅交友就很苛刻,但有多少人比得上他对朋友神交得那般深厚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