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好人就是“身边的金子”(辛士红)

——读《薪火相传》有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19日10:45 来源:解放军报 辛士红

  我读高中时的母校——河南省邓州一高,坐落在颇负盛名的花洲书院。这个书院是范仲淹当年任邓州太守时所建,正是在这里,他写下了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不忘每天路过范文正公塑像时的敬畏和庄严。这算作家乡的第一个“文化品牌”。

  风云际会地,芳林时时新。今天的邓州又有了第二个“文化品牌”——“编外雷锋团”。当年560名与雷锋同期入伍、在同一个团共同工作生活过的战友,把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家乡的这片热土,带出了拥有4800多名成员、全国最大的学雷锋志愿者团体。案头的《薪火相传》一书,全景式地介绍了“编外雷锋团”星火燎原的事迹。

  “我的家乡雷锋多”,作家二月河曾经深情地说。“编外雷锋团”勾起了他对青春军旅岁月的美好回忆,勾起了“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浓郁乡情。这本书中介绍的都是普通人的感人故事,尽管这些事迹我多数知晓,但重新读来,仍能感受到他们像雷锋一样,人人有一颗至洁至纯的金子般的心。于是,雷锋精神从一个抽象的词汇变得具体生动起来,最终化为一声赞叹、一缕心香。

  一个名字感动了全中国,一个团队净化了一座城市。在邓州市,交警系统有“雷锋岗”、公交系统有“雷锋号”、银行系统有“雷锋窗口”、医院系统有“雷锋病房”,雷锋精神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灵魂,流淌在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尽管从家乡传来的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比如,办证难、就业难、打官司难等等。但我不怀疑一支蜡烛的光芒能驱散一室之黑暗,难道这数千把雷锋精神的火炬不会照亮头顶的一片天?

  “编外雷锋团”的成员都是我的父老乡亲,平凡得像南阳盆地的一株玉米、一把麦穗、一粒大豆。恰恰是这种平凡,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醇香,让我们看到了雷锋精神完全具有复制的可能。作家周大新说过:“雷锋就是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平凡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人,是一个我们可以效仿和学习的好人。”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雷锋”。如果说当一名好官需要诸多条件,那么,当一名雷锋式的好人则人人皆有可能。

  《围炉夜话》中写道:“在世无过百年,总要做好人,存好心,留个后代榜样;谋生各有恒业,哪得管闲事,说闲话,荒我正经工夫。”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古道热肠、扶危济困、崇善向好、急公好义的道德资源,也从来不缺少有名或无名的道德楷模。面对身边的“金子”,是任其掩埋于荒草、蒙尘于地下,还是发现其真容、擦亮其光芒?二者带来的社会效应形同霄壤。我们深知,道德建设决不像水龙头一拧就能出自来水那样简单。当邓州市向世人递出“中国第一雷锋城”的名片时,不能不感佩各级军地机关经年协力培育“编外雷锋团”这一先进群体的远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