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宁肯谈《思想者的语言》:换个角度看世界(张文静)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16日16:08 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文静
宁肯 作家、《十月》杂志副主编,主要作品有《一条河的两岸》《雪顿节》《蒙面之城》《沉默之门》《环形女人》《天藏》等。  宁肯 作家、《十月》杂志副主编,主要作品有《一条河的两岸》《雪顿节》《蒙面之城》《沉默之门》《环形女人》《天藏》等。

  作家宁肯最近的手边书是一本“大”书——《思想者的语言》。说它“大”,并不是指书有多厚,而是书的内容非常庞杂。宁肯认为:“这本书中谈到的一些话题无论是对于中国文学还是读者个人来说,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启发性。”

  强调反讽的文学主张

  《思想者的语言》收录了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黄燎宇在过去20年间写作的28篇文学批评,内容不仅涉及到了18世纪到21世纪的多个德语文学名家名作,而且探讨了启蒙、宗教、反讽、艺术家、犹太人、文学语言和文学批评的功能以及中德思想观念和精神气质的差异等诸多问题。

  其中,最令宁肯印象深刻的话题是反讽。

  “作者在书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文学的最高境界是反讽。”宁肯认为,大家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姑且不论,但作者提出反讽这样一个文学主张本身就对中国文学和读者而言很有意义。“读这本书可以让你了解什么是反讽、文学是怎么反讽的,从而转换思维、通过反讽的方式看待这个世界。”

  通俗来讲,反讽就是讽刺,除了讽刺客观世界之外,有时还会自嘲,即自我讽刺。宁肯认为,在中国文化里,反讽的传统不是特别浓厚,所以现在强调反讽对于我们怎么看待世界和自己都会有很大帮助。

  “世界不是绝对的,但人很容易用绝对的观点来认识世界。所以,当你把事物颠覆了一下之后,你会感觉到同一个问题会呈现出不同的方面。当你特别执着于一件事的时候,对自己怀疑一下、解构一下、自我批评一下,都是一种反观,是有好处的。”宁肯进一步说道,“从更大的范围上说,对当前世界上一些主流和被强调的观点和思维,你也可以质疑一下。质疑有时也是一种反讽,即换个角度看问题,这种角度具有批评性,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可能。”

  对反讽的推崇也影响到宁肯自己的文学创作。他正在写作的一部小说中,宁肯刻意增加了一些反讽的内容。比如,他塑造了一个酷爱读书、学问很深的人,这个人并不是残疾人,但在家里时常坐着轮椅。“这样的处理其实就有点反讽,我想表达的是知识分子面对这个世界并不是绝对有把握的,可能会受到种种限制,有点类似残疾人的感觉。”

  “反讽增加了一个人的维度,也知道了他的限度,即他也会受制于某些东西。这是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宁肯说道,“这对于读者转换思维和认识事物的方式很有帮助。”

  观点不落俗套

  书中提到的另一个让宁肯深表认同的概念就是俗套。在书中,作者对俗套进行了剖析,表达了要反对俗套的观点。

  俗套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日常生活中就充满了俗套。而对于作家宁肯来说,他更关注的是文学创作中的俗套现象。“很多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就很俗套,比如开头的方式等。这本书的作者作为一名德语教授,用世界的眼光重新诠释了俗套的问题,非常值得一读。”

  在书中,作者还饶有兴味地提出了一个关于启蒙与儒家文化之间关系的问题。“以前,我们通常认为中国的儒家文化是封建制度的产物,与资产阶级的启蒙关系不大,甚至是对立的。因为启蒙讲求人权、自由、独立和个体,而儒家文化强调集体和礼仪等。但是,本书的作者发现了两者的相关性,他认为实际上儒家文化与启蒙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似性。”宁肯介绍道,“作者甚至谈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儒家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当然,在这方面作者也带有一点批评的态度,认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忽略了精神的、形而上的、信仰的内容。”

  在宁肯看来,这本被他称为“包罗万象”的书,能启发读者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世界,这让宁肯觉得“很有意思”。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