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当美丽穿越了时空——读徐芳散文集《月光无痕》(戎礼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16日10:46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戎礼平
 《月光无痕》  徐芳著  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月光无痕》  徐芳著  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这本《月光无痕》是上海作家徐芳继散文集 《都市邂逅》《她说:您好!》之后的又一部新作。

  在这本书的序里,徐芳认为:文体意义上的“散文”可以信马由缰、自由驰骋,艺术的指向与可能性都可以落实于纸与笔的摩擦或手指与键盘的接触中。借助“秘密阳光”、“山水小卷”、“解码城市”、“未完待续”四辑轻盈灵动、饱含哲思的文字,徐芳找到了一个抒情的切入口,把记忆深处的片光零羽串联起来,写就六十篇干净明澈的美文。这些记忆中的划痕、欢笑、痛和沧桑,错落有致地铺陈出了整整一代人的集体印迹,以及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时代的发展与变迁。

  童年,是不会被淡忘的。在“藏钱”一文的开头,徐芳写道:每个孩子,似乎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藏钱的本能。她写了在爷爷奶奶家负责买菜的小姑,为了让买菜多出来的钱有个藏身之处,在用粗毛竹做的门框上暗暗凿了一个洞,将钱塞进去后,又糊上了一层纸。小姑以为这层纸糊严实了自己小小的秘密,却不曾想到作为小辈的徐芳却不声不响地洞悉了这一秘密,并在她不在家的时候,像看一部电视连续剧的开头一样悄悄地凝望洞口,期待着剧情的发展……与徐芳同龄的读者,小时候大多都有过半夜起来睡眼惺忪顶着星星到菜场排队买菜的经历,看到这里,一定会莞尔,问问自己:可曾“贪污”过买菜钱?为手中的“巨款”煞费苦心地找过哪些五花八门的藏身之所?袜筒、五斗橱抽屉的隔层、被褥底下,还是比毛竹洞更出其不意的所在?

  当尘封的记忆被激活,童年的镜像便被鲜亮地还原了,除了“藏钱”中小姑的秘密,还有“两个外婆”中隔壁家拥有一屋子雕花家具的慈祥老太的关爱、“一年又一年”中对被“没收”的压岁钱的追忆、“阿妮头”中的姐妹情深……

  在这些让人读了笑中含泪的童年往事中,看似信手拈来的一幕场景、一段对话,乃至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都被赋予了特殊的生命能量。所有苦痛中的欢乐或欢乐中的苦痛,经过岁月的洗礼,生长着、嬗变着,慢慢发酵成了一坛醇香的酒。

  物质贫乏的年代呼啸而过,很快成了过去式。当市场经济时代电闪雷鸣般扑面而来之际,狂热的人们难挡“下海”的诱惑,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波大潮,也排山倒海般地冲击着徐芳和她周围的一群诗人。在“一个春天和几个诗人的往事”一文里,徐芳忠实地描摹了在震耳欲聋的“下海”涛声中,诗人们情绪激昂地被裹挟,在急切和冲动中辞职、练摊,拥挤着去进货,扯着嗓门吆喝的情景;她自己,也满心欢喜地奔忙着,看货、运货,卖营养液、卖工艺木挂件……但最终,这群诗人还是回到了原有的轨道,回到了清苦却仍觉安稳的生活中去了。因为,“我要的货和我要见的人一样,都埋伏在黑暗之中”、“眼前这条路是条幻想的路”。

  这一在春天中“只谈生意不谈艺术”的集体壮举,虽已渐行渐远,却成了诗人们人生旅途上的特殊屐痕,令他们终生难忘。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诗人们试的是自己的勇气,他们自始至终没有消沉,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进步和觉醒。苦涩和困顿,包容和洞察,都沉浸在徐芳挽歌式的追忆中,是怀念,更是内省。

  徐芳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这本散文集和她的诗歌一样,游刃有余地将城市生活和建设的片段如珍珠般镶嵌在四辑篇章中,让读者在阅读中不时收获惊喜。在“家住闵行”中,记述了几年前主干道莲花南路及附近的罗秀路、罗阳路、罗锦路还极偏僻幽静,连红绿灯都未设;如今却车流如潮,早晚高峰时一片沸腾景象。这里的“极偏僻幽静”和“一片沸腾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未去过现场,也能强有力地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力,显示了徐芳驾驭文字的功力。

  在“地铁漫游”中,徐芳将地铁看成一个碎片模式,一大群人下车了,又分散了,走远,消失,再不相逢,每一个出口都像是时光隧道。还有“金色的高架路”、“搬家故事”……透过这些城市生活五光十色的表面,徐芳深入到置身于其中的城市人的内心世界,咏唱着、感叹着,用她的灵气诠释着透辟洞达的人生觉解。

  童年、青年、城市、生长,这些由感人的词句勾连成的美丽元素,如同一条河流中的沙洲、鸟及芦苇,让河的全貌生动立体起来。当美丽穿越了时代,且让我们扬帆起航,尽情欣赏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