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民族的历史不是娱乐史 ——读《天河》说松青(翟俊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12日10:22 来源:解放军报 翟俊杰

  我和松青都是军人、战友,我和松青又都是河南人,同乡。

  几年前,听松青说他有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打算写一部长篇小说,写河南的事儿。我初惊讶,心想一位大校军官,跟文学创作八竿子打不着,写什么小说?继而听他激动地一遍又一遍给我述说的一个个故事,我被感染了,不但报以赞同,还将我了解的一些写小说的常识介绍给他。何以如此“怂恿”、鼓动松青,原因有二:

  其一,他对我不厌其烦地叙述的那些故事、人物和细节,乃至那浓郁而独特的河南风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产生了共鸣。我比松青年长,他说的有些情节我太熟悉了,比如1942年河南大饥荒,我娘对我说过就不知多少遍,她是怎么把连牲口都不吃的花生壳放到自己嘴里咀嚼,一直嚼成糊糊“抿”到我的小嘴里……

  当下时兴娱乐,娱乐本没有错,人们辛勤劳作了一天,娱乐娱乐,搞笑搞笑,刺激刺激,无可厚非。然而,倘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最终的就是娱乐至上,娱乐至死,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还有希望吗?中华民族——当然包括河南的黄河儿女们,其漫长的历史绝不是一部娱乐史,而是苦难、抗争、进步史,每一个脚步,每一个回声都充满了鲜血、泪水和豪迈的回声!

  我的纯朴、善良、勤劳、坚韧、不屈、有种甚至“行侠仗义”成性的河南父老兄弟姐妹们,把咱们往昔漫长的苦难和抗争说给56个民族的老少亲人们听,相信心会连着心的!

  其二,现今又时兴“休闲”,这自是生活水平提高了,注重养生,可喜。而松青忙活了一天下了班,待在家里埋头写作,实在令人感佩。松青图个啥?为赚钱?说来有点凄然,在阳光与浮躁并存的当下,除了那些可尊敬的甘于清贫、坚守中华民族文学园地的作家们,还有谁会指望“爬格子”致富。为出名?一个为部队建设辛辛苦苦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军人,还要什么名?!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肃然起敬。

  由松青的《天河》,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忘年交——八一电影制片厂老一辈艺术家黄宗江先生。宗江先生乃著名影剧作家,他创作的《柳堡的故事》《海魂》《农奴》,堪称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宗江先生学贯中西,是一位大学问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地亚哥大学讲学时,英语流利得连“老美”都惊讶。他对朋友们说,若谈写作,顶不喜欢“酸不溜丢的”地讲些故作深沉的大道理。他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文学创作好比炒菜,为了色、香、味,就要勾点儿‘芡’(淀粉),但‘芡’勾得太多,就成面疙瘩了,没法吃。要紧的是,得有真材实料,鸡鱼蛋黄花木耳,这是干货!”

  松青的《天河》里似乎没有勾多少“芡”,可贵的是,他的这部处女作里有大量实实在在的“干货”,那是他自幼从前辈那里听来的,如今已是遥远岁月的关于家族、国家的苦难史和奋斗史,更是他对一群河南人的命运、遭遇发自心灵的思考与感悟。这一优势反倒使作品洋溢出别样的艺术魅力。

  我是从事影视创作的,不由得“突发奇想”,《天河》里那长长的一串串珍珠似的“干货”,当是一部颇有分量、颇有特色的大电影、电视连续剧的素材啊!

  我是不是又在鼓动松青了?

  (作者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