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余华北师大开讲座:永远站在弱者这一边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08日09:45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余华在演讲中。余华在演讲中。

  座无虚席,爆笑不断……前晚,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作家余华来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会联合举办的金声玉振文论论坛“余华:我叙述中的障碍物”开讲。畅谈写作生涯障碍、追忆写作往昔、坦言写作立场……从现场气氛看,“余氏幽默”总是传递得恰到好处。

  自称“野鸡”班出身,愧对“北师大校友”身份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协作中心成立于2012年11月,由作家莫言担任主任。昨晚,以“校友”身份踱进北师大校园的余华,一开场,便把“诺奖得主”和自己都打趣了一番。

  “打趣”的关键词是“惭愧”与“野鸡班”。余华笑言,自己同莫言一样,是北京师范大学“野鸡”班毕业,有别于作家苏童(1980年,苏童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这类通过正规高考入校的同学,被称为“校友”有些惭愧。其实,余华言及的“野鸡班”,在当下中国文坛堪称“班级文学成就之最”——这一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作家研究生班”中,走出了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等一众作家。

  起初为功利而写作,不会用标点符号

  在成为作家之前,余华有着五年牙医的工作经历。昨晚谈及,余华表示,从牙医到作家的“转行”,是一次带有“功利”色彩的“转行”——只因想换一份舒服一点的工作。

  余华直言,作为一位未能接受正规教育的作者,自己写第一部小说时,连标点符号都不知道该怎么点——这一路写作,完全是就着短篇小说学下来的,是“逼着自己走过”的一路。

  上世纪80年代初,在余华的言说里,是“最好的一个年代”,余华自言是“这幸运一代中一名幸运的作家”,连当年一次次退稿的经历,于今日也成了“美好回忆”——余华称,正因为一次次退稿,以及此后的一次次作品发表,成就了如今的自己。余华打趣道,那时他的手稿在全中国走过的城市,比现在他去过的城市还要多。

  先怕写对话,后怕写心理

  在余华眼中,写对话写得怎样,是衡量一个作家是否成熟的标志。

  在对话写作上,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曾带给余华很大启迪。在完成《许三观卖血记》后,他才深刻体会到“叙述的推进感、节奏感”,也才“从此不再害怕关于对话的写作”。

  “怕”完对话的写作,又开始“怕”心理描写。余华自称,心理描写是他最难跨越的鸿沟。但是,复杂的心境是最值得描写也是最难描写的部分。言及此,余华表示,90%的作家遇到障碍都会绕开,只有极少数作家迎难而上,甚至还会给自己制造障碍。

  余华称,伟大的作家永远不会绕开障碍。跨过心理描写的鸿沟,余华自言“写作几乎不再有任何障碍”。

  永远站在弱者一边

  到了现场提问环节,连坐在场内地板上听完全程的人都兴奋了,大家争相举手提问。其中,有一位同学提及余华写作的立场的问题,余华表示,自己永远站在弱者一边。话音一落,全场掌声雷鸣。从《十八岁出门远行》《在细雨中呼喊》的先锋姿态,到《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现实主义写法,再到后来受到争议的《兄弟》《第七天》。余华此言不虚。在余华看来,作家只要知道一点,就可以通过笔尖写出一万个点来。

  在最近刚刚落幕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上,余华凭借《第七天》获得2013年度杰出作家。现场同学也提及了《第七天》,余华说,起初曾想过将中国代表新闻事件写进一本书中,《第七天》完成了这个夙愿,是一个标志性的、“死无葬身之地”的方案。他给自己打气,称“社会评价好的作品一定是庸俗的作品”,他“做不了为读者写作,只能为自己而写作”。

  (据搜狐文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