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逐梦之城》,描绘中国梦的苏州样本(丁晓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07日16:48 来源:中国作家网 丁晓原

  这两年小说家唐晓玲已转型为报告文学作家。她以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以这里的人与事作为叙写对象,先是写作出版了《城市底色》,最近又为我们推出了长篇《逐梦之城》。《城市底色》写作“苏州好人”的故事,由此凸显现代化建设中“人的”苏州高度,而《逐梦之城》则是一部关于一个城市谱写中国梦新篇章的真实叙事,作者彩绘出中国梦的苏州样本。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景,是凝聚人民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也是伟大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时代文体,应该更为迅捷地回应时代的主题,以非虚构的方式真实生动地报告追梦、筑梦、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和崇高精神。唐晓玲充分理解报告文学文体的这种独特体性,从苏州这一题材的可能性中,寻找最新时代主题表达的内在逻辑,进行城市与梦的深度叙事。《逐梦之城》这是报告文学写作中最早讲述城市梦的长篇作品。

  以苏州题材说梦是一个富有眼光的选择。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苏州是一个重要的亮点。邓小平关于“小康之梦”的构想就直接源于当年考察苏州获得的启发。新时期以来,从乡镇工业异军突起的“苏南模式”,到中新合作工业园区的“开放样板”,再到率先初步现代化的“实验区”,苏州成为当代中国发展史叙事的重要一章。2013年苏州GDP达1.3万亿元,列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之后,位居全国同级市之首,苏州的发展业绩令中外瞩目。因此苏州是一个值得大书的重大题材。但是题材包含的可能性并不直接生成作品的价值,报告文学也不同于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它需要以既非虚构而又文学的方式具体地再现题材,要基于作家主题个人的观察、感受和感悟等形象地书写对象。《逐梦之城》既真实地反映了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存在和城市特质,又鲜明地体现了作家个人的主体性。这种主体的个人性体现在对中国梦主题的理解、对书写对象具体材料的取舍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等方面。比如作品的开篇“江南好,最美是苏州”,作者叙事的切入以及具体的展开就较好地得报告文学文体之体。唐晓玲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苏州的言说领起全篇的叙事,“我上一次到苏州,感受到太湖美,依然青春焕发。‘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不是有一首歌就叫《太湖美》吗?确实生态很重要,希望苏州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由此推出生态苏州的描写。这种进入作品的方式既外显了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同时内在又顺理成章地将生态话题作前置的优先表达,由此强化生态文明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所具有的特殊意义。而作品这样设计的效果又是通过作家个人的视角和亲验书写达成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我的银行在山上”、“花光深处有人家”、“风吹稻浪”、“荷香”等,触目即景,美不胜收。阅读作品,读者宛如置身其间,引发对苏州生态之城的美好想象。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但其呈现的形态是多样丰富的。作为文学的报告需要尽可能更广更深地再现具体对象本身的特殊性。苏州的中国梦是连结着2500多年绵长历史根系的当代创造,是一幅融合古韵今风充满张力的现代画卷。这是苏州的特质和价值之所在,对此《逐梦之城》作了充分的呈示。作品第五章“小桥流水人家”,流溢平江历史街区的可人滋味,尽显“千百年姑苏生活画卷”,告诉读者这里就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一名句的生动注释。第六章“山塘胜景图”,记写“姑苏繁华第一街”的前世今生,描绘“好住河堤上,长留一道春”苏式生活之美。第八章从“东方之门”取景叙写,显示了叙事的智慧。“东方之门的西面,是古城门、古园林、古街、古镇,而门的东面,则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崭新楼盘。金鸡湖畔的这座双塔连体的‘门’形建筑,寓意着这里是从‘古苏州’迈入‘洋苏州’的重要节点,是古老中国敞开门户的重要标志。”“东方之门,苏州中心,谁能说他们不会成为下一个世界性的城市天际线。”这样的描绘既写实又写意,在古与今的叠影中唤起读者无限的遐想。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谱写中国梦苏州篇章的主体正是苏州的人民,他们的创造汇成了时代精美的诗行。《逐梦之城》的作者注意避免城市叙事中的见事不见人,精心选取苏州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将他们的个人之梦、城市之梦和中国之梦统摄于一体加以呈现,强化了中国梦是人民之梦、创造之梦的表意。作品第九章“苏州创造,一路亨通”、第十章“梦兰,同国家和时代一起成长”和第十一章“牛人高德康”分别叙写了崔根良、钱月宝和高德康的创业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可以洞见当代中国大历史的演进,人物个人史和祖国大历史的复合叙写,增加了人物叙事的厚度,开掘了他们创造的价值。通信兵出身的崔根良带领他的亨通团队从苏州制造走向苏州创造,使“中国通信企业能站上世界高峰,成为全球信息化建设的骨干”;高德康从裁缝蜕变为创造世界名牌的“牛人”,在伦敦西区的南莫尔顿街这一世界顶级品牌的集中地,有他的“波司登伦敦旗舰店”。梦不是空想,而是脚踏实地而又仰望星空的行进。

  我读《逐梦之城》,觉得这是一部接地气的作品,是一部具有书卷气和文化滋味的作品。作品的接地气主要是因为作者的采访是接地气的。报告文学作为写实性文体,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唐晓玲舍得花力气进行深入的采访,眼观现场,感受实际,所得鲜活,写来就真切生动,如第一章“千树万树梨花开”,实际上就是一篇生态村村主任采访的手记。又如第六章写山塘一条街的中国梦,“织梦”、“圆梦”“续梦”,“修复山塘街,与其说在还原一段历史的面貌,不如说苏州人在编织一个时代的梦想,对繁盛富庶、祥和安泰的人间乐土的憧憬和追求”,这些表述就得之于采访对象的口述。但作者又不拘泥于采访,还根据具体的对象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在作品的展开中相宜地导入相关的历史人物及其故事,有机地引用古诗文句。这样的穿插既调节了叙事,丰富了话语方式,又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化品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