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怀念诗人张志民(胡世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07日10:16 来源:中国艺术报 胡世宗

  读2014年4月15日《人民日报》副刊上孙郁的一篇文章《诗人张志民》 ,感到特别的亲切。这篇文章写到我很熟悉、很亲密的诗人张志民有一本诗集即《张志民诗百首》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刚刚出版。我立即联系编辑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泉·最美》和《海泉的诗》及《问泉》的责任编辑胡玉萍,我有两个希望,一是能否得到一本《张志民诗百首》 ,二是能否帮我联系到张志民的家人?仅几分钟,她就帮我要到了这本我渴望得到的书,因为志民这本诗集的责任编辑宋强与她在同一个编辑室,太巧了!同时把张志民二儿子张旗的电话告诉我了。

  没等我打过去电话,张旗就把电话打过来了。那位责任编辑宋强把我的电话告诉他了。我们在电话里聊了很久。张旗知道我和他家的特殊关系,与他爸爸妈妈的特殊交情。是啊,我与张志民1982年在北京京西宾馆出席全国军事题材创作座谈会上相识。在这个会上,由中国作协和总政治部确定了邀请地方作家访问部队的决定。张志民是到我们沈阳军区访问的诗人。同年夏天,我陪同张志民和他夫人、 《北京文学》小说编辑傅雅文大姐巡行关东大地,先是到沈阳,他们二位曾到我家做客,他们给七岁上小学二年级的海泉买了文具盒,给海英买了糖果。我陪他们看了沈阳故宫和北陵,还帮志民找到了在文讲所的同学李宏林,李宏林请他们吃饺子,我作陪。然后我们从沈阳出发到长春访问,参观长影和汽车厂,从长春去哈尔滨,与那里的诗人、作家聚会,再到佳木斯。

  当年张志民因“反江青”被打成“反革命”被关进监狱,他的家人即夫人和孩子们还有老人都“下放”到佳木斯一个叫“笔架山”的农场。张志民当时没有来过,他把这次访问称作“过了期的‘家访’ ” 。我们看了这个农场当年他家人住的那栋红砖房,还有猪圈、鸡窝之类。之后,我们一直到抚远边防团,在八岔访问了五连和驻地赫哲族老乡。我们还去了采金的地方参观,去了鄂伦春人聚居的村落,我们登上高高的瞭望塔,与守卫祖国边防的哨兵亲密接触。这次访问,我与志民夫妇从6月25日直到7月18日20几天每天在一起。分别时,志民给我写了一首诗:“七月走关东,小诗赠世宗,海内存知己,情义古今同。 ”他回到北京还专门给我写了一个条幅寄来。他还给我写过两个条幅,都是他自己喜欢也是我喜欢的诗,一首是《打稻》 :“秋风肃起谷上场,人踏马踩遍体伤。千筛万捣始成米,不禁风吹必是糠。 ”另一首是《车衣》 :“学诗学剑两无成,如今改行做裁缝。宁为人间添新袄,不给烂世补窟窿。 ”他的诗深入浅出,犀利无比,极蕴哲理,令人感奋与敬佩。1983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我的诗集《雕像》 ,志民热心作序,这篇序还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那些年,每回我到北京,都必去志民在东四六条胡同里的那个大院的平房的家看望,雅文大姐给我做饭炒菜,志民烧蜂窝煤的炉子。有一次志民到罗马尼亚访问回来,买了一个金属边的白色小手包,特意让我带给我老伴,一直到现在,她还在用着。

  海泉在初中时,到北戴河参加全国少年文学夏令营之前,曾到北京一个医院里看望张志民并请前辈讲授怎么写诗。

  志民去世后,我和家人专程到北京参加了在八宝山举行的告别仪式,并到小羊宜宾胡同他的家,看望雅文大姐,在志民遗像前我们合影留念,说了很多家常话。

  那天,张旗电话里说,他母亲去年离世了, 82岁……我脑海里浮现出雅文大姐亲切的模样。回想起她为照顾有糖尿病的志民,在饮食上想方设法,让志民的身体能更健康一些。说到这一点,浩然非常羡慕。浩然曾对我说,志民老伴把他照顾得太周到了,太讲究了!有一次,浩然约我一起去看望志民夫妇,我们摸黑走进东四六条胡同那个大院,恰好张同吾也去看望志民。我们聊了很多。志民把浩然和同吾放在客厅,只拉着我的手到他的寝室又说很多话。浩然与同吾很熟,都是从通州过来的,同吾很有才,在通州一所中学教书,后来到北京教书,浩然建议和推荐他到文学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和张旗互通报联系方式,他说把志民的诗集和刘恒写雅文大姐的一本书寄给我,我说我把我写到志民的书,和收入志民文章或书法的书,特别是记述了我们同行关东大地的几十天日记的书,寄给他和他的家人。

  志民60岁生日时曾写一首“打油”诗,表明了他的人生观,也是他的诗观,我特别欣赏,并与他在这首诗的条幅前合影留念,这诗写的是:“人生花甲寻常见,儿孙满堂世不鲜。平生素无登龙志,一品小民赛神仙。 ”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