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本末”之争(林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26日21:47 来源:人民日报 林 希

  最近,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编剧因为改动戏词一事,发生争执。表演艺术家说,我是演戏,不是演剧本,舞台上我有权改台词。编剧却抱怨说,剧本是我写的,你改动要征得我的同意,演员改动台词,使剧本由一剧之本,变为一剧之末了。

  演员、导演可以不可以改动剧本台词?改动几句台词是否就动摇了剧本作为一剧之本的位置?这本来是业内的事。不过,这次事端倒涉及了“本末”位置的概念,生活中许多人,对此颇有同感。一些人觉得自己本来是一事之本,结果却被“本末倒置”,于是心理不平衡,甚至得上抑郁症,再有的为此闹出了可怕的事端。

  说“本”,从某种角度看,大家都可以是“本”。一部作品的成功,编剧方和演出方同等重要。话剧舞台的经典之作《茶馆》,虽然出自老舍先生之手,但老舍先生最初拿到剧院去的作品,却是一个不成熟的“大提纲”,庆幸的是老舍先生遇到了导演焦菊隐先生,焦先生说把这部稿的第二幕提出来,请老舍先生独立成戏,于是才有了这部传世经典的《茶馆》。这里面谁是本,谁是末?老舍先生没有问——剧本改动之后,我还是“本”吗?焦先生也没有计较——我用了这么大力气,怎么就不是“本”呢?他们都是“本”。编剧、导演和演王掌柜的于是之先生等等,都是“本”。《茶馆》演出几十年,从没有发生过“本末”之争。

  如此看来,现今这一场改动戏词之争,实在是有点多此一举了。

  然而,现在和那时候又不同。老舍、曹禺等先生写作的时候,剧作家只管写剧本,剧本更主要是文学产品。那时候一部话剧剧本写成功,出版多少年后,依然在读者中有强烈反响,文学界对这部作品评价也极高。现在剧本和文学渐行渐远,且是买方市场,一部剧本如果演出者不买账,作者自己写得再认真,也无法推向舞台,可能连发表的机会都没有。

  如今,大家都要活得有尊严,导演要尊严,演员要尊严,但是就是没有人想着剧作家也要尊严,更没有人想着剧作家也想活得有尊严,于是剧作家就对于本末位置非常敏感。不过,这也不能只怪剧作家,有的导演、演员实在是太不厚道。我的一部小说被改成话剧,演出说明书上,就把原作者的名字塞到门框上边儿去了,还封了一个新称呼“民俗小说作者”如何如何。好在观众公道,大家看过演出之后,一路往剧场外走,路上叽叽喳喳,“这不是人家林老爷子写的那本小说吗?”有这句话,我也不计较了。

  说到最后,这一场改词之争,虽然事情不大,但也提示我们,社会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对演艺界,还是对其他行业而言,规范都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还是请给予“本”一定的尊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