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阿信:行走在清芬浸染的尘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22日10:14 来源:甘肃日报 人 邻

  艺术,是长久的磨砺,心性的修炼,才偶尔一现。一瞬间有所创造的时候,自我满足一下,窃喜一下,也就够了。之后,寻常人一个,街巷里悄然游走,在某茶坊里喝茶,某酒肆里饮酒,再之后,一觉天亮了,那个创造者早已经不在了。再次的创造到什么时候,是谁也不知道的。

  阿信这样的诗人,在他不能创造的时候,他是安静乃至安详的,无奈无为的。而诗意偶尔出现的时候,叫人惊喜。

  读读《艾花》吧——

  与风一样飘忽

  梦一样美丽

  叹息一样短暂、轻盈的

  马兰花相比,这散淡、不起眼、星星点点

  布满岗子的白花,是大地上

  更为执著、持久的爱情。

  那天我漫步郊外,忽然觉得

  这岗子上的秋天——我有点喜欢!

  我随意在阿信的诗集《草地诗篇》里翻到这样一首诗,读到了“风一样的飘忽”“短暂”“执著”,更读到了“我有点喜欢”。就一首诗来说,写到“更为执著、持久的爱情”,诗意已经显现,甚至可以说一首诗已经可以收刹了。而阿信笔下的诗意力量依旧在绵延,深入到了近似孤独的“我有点喜欢”。“喜欢”而只是“有点”,真正令人欣喜的诗歌深藏不露的意蕴才出现了。“单纯”而如橄榄。在那一“点”里,我们感到了诗人阿信“蓦然回首”的淡淡喜悦。这喜悦浑融难以解析,这青草岁月酿造的酒液浸透了人的肺腑,留下了秋天的孤寂香气和微凉苦味。说来有意思,最好的酒,后味一定是微微有一丝丝苦,微苦而不涩地隐含着甘醇的微苦。微苦也是最能绵延不止、微妙入魂的味道。由这微苦引领着甘醇浸透了诗意,而后词语消失,将它转换为某种难以泯灭的苍凉记忆。

  这样的诗是自然的,有如悄然的春草,叫偶尔看见的人忽地有点莫名忧伤那样的“喜欢”。是如同剥笋那样,一层层剥下去,虽然不能剥到笋的最深处——我们没有那样神奇的可以剥到最深处的手指,但一层层曾经出现过的甘甜清苦在,那未能接着剥下去以至于可以无穷尽的笋心,是可以感觉得到的。

  这样的诗,我以为才是真正的好诗。而阿信的笔下恰恰出现了极多的这样的诗歌,他腕底下的悄然转换,呈现了草地不肯轻易显露的诗意的秘密。这样的歌者,叫人不能忽略。他的诗名从不炽热,但是这草地上的诗意,一旦有人经由就再也不能忘却。

  一个数十年在无数白纸上反复涂写的人,每一行写下、涂抹了又再次写下的分行的文字里,不知熔铸了他的多少心血。我尝自造一个词“减力”,用以说明自己的诗歌语言。而阿信于词语的近乎浑然无迹的拈起和落下,才是得到了“减力”的真谛,那些诗意的词语有如草原上有序的四季,根须的蔓延和花朵的开放和凋零。

  同时,我更为看重的,是阿信于诗歌的停顿、间歇,他生命时光里为诗歌留下的大量的虔诚静心等待的“空白”,那些“空白”我以为可能是更好的诗篇。没有人这样写个人创作简历——某某年至某某年:空白。其实,这个“空白”在诗人的躬耕劳作里已经有了多少美好的诗意。

  写诗数十年,阿信只写了不多的诗作,除了七八年前出过一本《阿信的诗》,再就是今年出版的《草地诗篇》了。比起许多所谓的诗人,阿信的诗太少了一些。可是,读了,你就觉得够了。我们很难想象陶潜在《述酒》之外,再写出数十首《述茶》;想象因痛彻的反刍写出《红楼梦》的曹雪芹,再写出一本《金合欢》;而昌耀若不在青海历经磨难,哪里有《慈航》?人一生的经历和修炼,决定了能有什么样的作品。多出来的,不过是重复和掺了水的酒。

  去年,我们约定去唐克草原,因这约定,他写了《雨季》——

  说定了,陪你去玛曲对面的唐克。

  看亚洲最美的草原,看雨后河曲

  壮丽的日出……

  我闲居已久,懒于出门,心中长满蘑菇。

  我们搭伴去唐克,是第一次。也可能

  是最后一次。

  雨季如此漫长,草原上的小路泥泞不堪,

  我去屋后林中

  砍两根顺手的木杖,趁着晨雾未散。

  这首诗依旧单纯,随意到几乎什么都没有,但是我甚至在里面读到了佛洛斯特的那种树木和雨水的回声。诗歌何用?诗歌是无用的,它的无用就是它的有用。这没有任何用处的分行的文字,长久地感动了我,也感动了那些看到这些文字的读者。雨季,泥泞,晨雾,但是那两根木杖随着草地上的步履就快要伸入曙光。

  满地落叶随风飘起——

  哦,秋天

  你看我又一次两手空空,出现在这里

  这是阿信在《秋天记事》里的诗句。但“两手空空”的诗人,他的内心是如何的静谧平和。这感恩于草原感恩于尘世的诗人,“出现在这里”,而且不唯“出现”,他的凝神之际,“不惊不扰,几百年过去了。//不喜不悲,几百年后亦复如是”。

  几百年后,这些诗篇是否存在,我不知道;但是,在这一瞬间,它们的清芬甘醇浸染和洁净了我们所身处的尘世,这就已经足够了。

  阿信:原名牟吉信,出生于甘肃临洮,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长期在甘南藏区工作。1985年开始写作,参加诗刊社第14届“青春诗会”。诗歌、散文作品大多以青藏高原、甘南草地为背景。现为甘肃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出版诗集《阿信的诗》《致友人书》《草地诗篇》等,曾获甘肃省“黄河文学奖”一等奖等项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