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王亚南:文化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15日10:32 来源:北京晨报

  王亚南  云南社科院研究员,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测评报告(2014)》 主编。

  县城图书馆藏书蒙尘,大型广场渺无人迹……在文化大发展中,文化产业中的一些重复建设、无效生产也一直有学者关注和呼吁,究竟如何才能让文化产品真正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让文化产业真正繁荣壮大?

  王亚南说:“作为一个研究者,首先要改变思路,转变文化发展惯有的方法,让市场发挥作用,而不是通过计划的方式去发展文化”。

  背道而驰的发展

  现有的计算标准中,是不区分狭义广义的,是把公共文化也算进了文化产业的总量,这就导致文化产值比(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占GDP总量的比重)快速上升,但另一方面,文化消费率却在下降。如果用图表式的方式反映,两条曲线,一条在快速上升,另外一条却在下降,非常地不协调,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北京晨报:在您看来,现在中国整体的文化发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王亚南:近年以来,我们掀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大潮,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个地方也都在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兴起了文化产业建设的潮流。因此文化产业的增长极快。但是这其中有一个问题,现有的计算标准中,是不区分狭义广义的,是把公共文化也算进了文化产业的总量,这就导致文化产值比(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占GDP总量的比重)快速上升,但另一方面,文化消费率却在下降。如果用图表式的方式反映,两条曲线,一条在快速上升,另外一条却在下降,非常地不协调,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明老师说文化产业是结构性过剩,这个判断是准确的,但另一方面,确实存在实质性短缺,真正的文化消费需求难以满足。

  北京晨报:这个差距有多大?

  王亚南:根据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文化产值比上升至3.48%,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率(文化消费总量与GDP总量的比例)却下降到2.20%。 

  生产与消费的距离

  不是给人们货币,而是直接给人们产品,比如说一些政府活动,是不是真的就是人们所需要的呢?有多少人真的去看?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固然,我们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在不断地增多,但是这些产品是不是真的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甚至是不是真的就是人们所需求的,这是要打问号的。

  北京晨报:一直以来都有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存在距离的问题,也就是说文化产品在不断丰富,但是很多产品却并非公众真正所需求的,这个市场出现了什么问题?

  王亚南:应该说公共文化一直都游离在市场之外,很多时候依然实行的是同一的标准、采购和供给。也就是说,不是给人们货币,而是直接给人们产品,比如说一些政府活动,是不是真的就是人们所需要的呢?有多少人真的去看?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固然,我们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在不断地增多,但是这些产品是不是真的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甚至是不是真的就是人们所需求的,这是要打问号的。

  北京晨报:在您看来,应该改变这种计划式的供给方式?

  王亚南:是的。满足文化需求,究竟是要按照计划的方式还是按照市场的方式,这无需讨论。那么如何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呢?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加强市场的调控作用,推动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这说明,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也一再强调,但在实践的层面,却还是不足。

  通过市场去满足需求

  计划式的供给很简单,主管部门提供什么,大家都只能消费什么,但是市场化的供给就非常复杂了,涉及了许许多多方面的问题。而从计划式的文化供给到市场式的文化供给,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新的东西,这都需要重新定位、认识以及设计新的管理方式。

  北京晨报:不足表现在哪里呢?

  王亚南:具体到实践中,各个主管部门依旧喜欢直接操作,依旧还在使用计划时代的方式。可以说是穿新鞋,走老路。

  北京晨报:为什么在具体的实践中很难改变呢?

  王亚南:首先是供给制的惯性仍旧非常强大;其次,其中涉及很多的利益问题,可能很难一举扭转;其三,还没有学会如何通过市场去满足需求。计划式的供给很简单,主管部门提供什么,大家都只能消费什么,但是市场化的供给就非常复杂了,涉及了许许多多方面的问题。而从计划式的文化供给到市场式的文化供给,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新的东西,这都需要重新定位、认识以及设计新的管理方式。

  政府不是文化的提供者

  在文化发展中,市场是发展的动力,是文化消费品的提供者,而政府应该是管理者,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它是裁判,不能下场踢球,它提供的应该是各种管理方面的政策,而不是文化产品本身。

  北京晨报:政府在文化发展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这也是讨论很多的问题,在您看来,从计划到市场,政府应该如何改变?

  王亚南:政府不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也就是说,政府不是主办方,而是采购方。至于说谁提供的,没有什么区别。这里其实就是一个定位转变的问题。在文化发展中,市场是发展的动力,是文化消费品的提供者,而政府应该是管理者,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它是裁判,不能下场踢球,它提供的应该是各种管理方面的政策,而不是文化产品本身。

  北京晨报:实际上对于文化产品的管理问题也都是很多人所讨论的焦点,您认为应该如何对待文化产品的管理?

  王亚南:精神文化产品,确实涉及意识形态等问题,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些产品就必须是政府提供的。比如说食品,它涉及人们的生命安全,但不能说,因为害怕大家吃到不健康的食物,政府就给大家发馒头米饭,这是不对的。

  提供消费能力

  而不是产品

  我们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应该怎样思考的问题,只有转变了思路,才能说到下一步具体要什么样的措施才更好。我觉得应该让市场真正发挥作用,学习社保、医保的方式,给公众提供文化补贴,让他们自己去消费文化产品,而不是直接提供文化产品。

  北京晨报:提供消费能力,而不是提供产品,这是需要改变的观念?

  王亚南:是的。我觉得,我们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让市场真正发挥作用,应该学习社保、医保的方式,给公众提供文化补贴,让他们自己去消费文化产品,而不是直接提供文化产品。当然,可能有的文化产品面向个人比较难,那么就可以通过社区来完成这种补贴,比如说把补贴发放到社区,那么谁为社区提供了好的文化产品,或者组织了好的文化活动,它就可以去领这个钱,至于说到底是谁提供的,这不重要。而且,这样的话,也会有市场竞争力,谁的文化产品好,谁组织的文化活动更受公众欢迎,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北京晨报:在您看来,怎样去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王亚南:我个人觉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应该怎样思考的问题,只有转变了思路,才能说到下一步具体要什么样的措施才更好。实际上,从转变思路以后,到找到更好、更多的方式,需要非常多具体的调查、分析等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晨报记者 周怀宗

  相关阅读

  各省文化消费景气排名

  省域城乡综合排行:各地横向测评,江苏、北京、上海为“2012年度城乡景气领先”前3位;自身纵向测评,江苏、青海、辽宁为“2000~2012年城乡景气提升”前3位。

  省域城镇单独排行:各地横向测评,江苏、北京、广东为“2012年度城镇景气领先”前3位;自身纵向测评,江西、江苏、辽宁为“2000~2012年城镇景气提升”前3位。

  省域乡村单独排行:各地横向测评,青海、江苏、山西为“2012年度乡村景气领先”前3位;自身纵向测评,青海、西藏、山西为“2000~2012年乡村景气提升”前3位。

  中心城市(数据限于市辖区)排行:各地横向测评,广州、西安、南京为“2012年度城市景气领先”前3位;自身纵向测评,合肥、昆明、福州为“2005~2012年城市景气提升”前3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