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编辑札记(周飞亚)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03日09:33 来源:人民日报 周飞亚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悲凄与喜悦同生,眼泪与欢笑并存,构成了清明节奇特的情感基调。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亦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八节”之一。《历书》上这样解释“清明”一词的来历:“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四野明净、生机勃勃,踏青、插柳、放风筝等节日习俗就是在这样的美好春光中自然形成。扫墓则源自另一个已失传的节日——寒食。由于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后世渐渐形成了清明扫墓的习俗。而在人们纷纷祭拜亲人之际,也不应忘记追思革命先烈。本期“观天下”即是在缅怀中重温烈士们的灵魂之美。

  同时,一位文学巨匠也正被全世界的人们纪念。适逢契诃夫逝世110周年,舞台上向他致敬的戏剧如雨后春笋。白俄罗斯剧院排演的《婚礼》登陆北京,赖声川导演的《海鸥》正在全国巡演,更有以契诃夫生平和爱情故事为题材的新剧《让我牵着你的手》面世……

  这是一个深深烙印在了20世纪文学史上的名字。自此,他影响力的光芒无人可以逃开。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惊叹契诃夫是一位“人类灵魂的深刻精到、技巧高超的解剖者”,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尊其为自己的“艺术之父”,荒诞派剧作家们贪婪地汲取着来自契诃夫艺术世界的养分。中国的小说家与剧作家也不例外。

  能当此评价的文学家,中国有几人?而我们这些后世之人,又应该如何超越“影响的焦虑”,成功站上巨人的肩膀去远望?(周飞亚)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