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艺术是一条寻找美与爱的道路

——对话著名书画家、作家陈奕纯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24日17:59 来源:岳阳日报 沈念、左迅
对话著名书画家、作家陈奕纯

  2014年3月14日上午,著名作家、书画家陈奕纯做客“岳阳楼文艺讲坛”,以“角度选择是我的探索”为主题,与岳阳文艺界人士分享他的创作心得。

  陈奕纯是当代具有影响力的书画家、作家。多次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天安门创作了《三峡放歌》《国色天香》《盛世春光》等多幅作品,有多篇散文作品获国内外文学大奖。三十多年的文艺创作之路,两种身份,两种坚持,他以独特的视角升华绘画美和文学美。

  在讲座开始前的一个多小时里,我们有幸与陈奕纯进行了一次有关艺术的对话。平和、随和、略带幽默是陈奕纯给我们留下的最初印象。他讲述的创作经历,展示的是一颗追求艺术三十多年如一的恒心、耐心和细心。在散文创作中他十分注重细节,有时候一个用词、一个标点都会反复琢磨。他称自己的创作速度极慢,有时“写出一篇,要考虑好几年”,他有自己的坚持,“要做就做好,不断做到更好”是他的创作原则。这也是每一位艺术工作者应该保持的姿态。

  记者:这次来岳阳,是一种怎样的机缘?

  陈奕纯:这次来岳阳,主要是为了商议筹办我的艺术馆,以及中国散文学会创作基地、作家书画院创作基地而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经到过岳阳。岳阳给我的感觉是一座文化底蕴十分浓厚的城市,八百里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先忧后乐”、胸怀博广的岳阳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来岳阳,感觉环境优美,“可以深呼吸的城市”名不虚传,因此,中国散文学会选择在这里搭建一个推广创作的平台。当然,首先是岳阳楼区领导和企业家的眼光长远,更多是因为岳阳的独特人文环境和城市韵味。若创作基地建成,我想一定会给岳阳的文艺爱好者提供更多相互学习、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推动岳阳文化发展也是一次非常好的尝试。

  记者:您从绘画跨越到写作领域,成绩斐然。您的写作是从何时开始的?

  陈奕纯: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我在书画创作之余,写过一些诗歌、散文、小说,虽然上过大报大刊,但总感觉收获不大。后来干脆停下写作,专心于书画创作,尤其是工笔画。至2005年,我对工笔画的学习、创作有了比较多的体会和积累,这时又开始了文学创作的念头。

  2007年的时候,我梦想十年成为一名作家,无论是写作还是绘画都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下来的精华才是成功的开始。在文学和书画上,经过三十多年的书画研习、创作,使我的想象力、创作激情得到了比较好的锻炼和培育,以致这些重要元素成为我的散文的艺术创造力。书画是文学的艺术延续,文学是书画的高度提炼,两者互补。所以,可能在我开始作画的时期,文学感觉就已经在潜移默化酝酿了。我对写作的冲动完全是自发的,对文字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

  记者:读您的散文,每一篇标题都很有新意,角度新颖,不落窠臼,您写这些书画创作随笔,有什么样的感受?

  陈奕纯:我要用自己学书画、创作书画作品的亲身感受,来感染读者,激励读者,让作者、作品、读者置身于同一时空,让读者领略到新的艺术感觉。将绘画技巧转化成文学语言,这些绘画中的技巧和美学思想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一种美的发现、美的创新以及情感的宣泄。

  我的一篇散文《向上的春天》经过七八个月的琢磨出炉后,获得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当时拟题时,《向上的春天》这一标题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新颖,第一眼就给人以昂扬向上、绿意弥漫的感觉,如早晨六七点钟的太阳一样灿烂、年轻,给人活力,催人奋进。散文中有一篇《大地的皱纹》与我以往那些暖色调的表达截然不同,我从残酷的现实生活出发,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给读者创造了一个广阔和深远的艺术空间,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出各自不同的感受。读者能够在不同的艺术角度中,寻找你我。把大地的条条路径比作人脸上的皱纹,这无疑是我的奇思妙想。“母亲额头上的一条条皱纹”,也就是我在文中始终追寻的那条路,人生之路,艺术之路。

  世上所有艺术的创作过程,就是一条寻找美、寻找爱的道路,也像我本人创作大型中国画《和谐之春》以及散文《风骨牡丹》一样,都是为了一种理想。《风骨牡丹》写的就是我2006年给中南海画大写意《和谐之春》,抒写我学画牡丹的心路历程:十八岁初学画牡丹,二十岁时从广州北上河南洛阳、山东菏泽一路看牡丹写生牡丹,以至三十多岁时出国留学,也常常情不自禁地拿起笔画牡丹。二十多年来,无论是画工笔牡丹,还是写意牡丹,我力求达到一枝一叶融真情,掬一腔心血去贴近牡丹,融入牡丹,再现牡丹,用生命去感悟牡丹。

  记者:读到过您不少游记散文,游记是中国散文中最传统的题材,您是如何处理并创新的?

  陈奕纯:游记散文是众多散文题材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也是每一个作家都喜欢抒写的一种题材。正因为它最常见,加上作者所游历某景点的时间短促,接触面小,又受史料记载、名人名篇限制,所写的游记散文容易流于一般的写作模式,最难写好,尤其是同题创作。因此,要得精品力作,作者必须具备不凡的思想高度和丰厚的学养积累,善于挖掘和运用作者自身的特长,善于从不同角度去捕捉特定的素材,才能彰显自己的个性色彩。

  说一件往事。2010年3月,我相约三位朋友一起从广州去韶关登丹霞山,下山时顺便买了一些土特产回家,而丹霞山貌则在一阵阵笑声中渐渐淡忘了。7月份,我应邀参加“丹霞山杯”我心中的中华名山全球华文散文大赛时,我想,写这样的游记,总不能只写自己上回买土特产回家的经过吧?于是,我又好几次再游丹霞山,沿途细记各个景点,期望从中得到启发。终于在一次准备离开时,正值傍晚,天降大雨,当雨停而我们即将离开丹霞山风景区时,夕阳直射着丹霞山,红彤彤的丹霞山就像着了火一样,受此启示,我立刻记下“着了火的霞光,着了火的山”这个标题。

  记者:岳阳是一座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您是否考虑过以这里的山水为题材创作一幅画作或文学作品?

  陈奕纯:一定会。岳阳有着丰富的创作题材,闻名华夏的岳阳楼、八百里洞庭都是极好的创作素材。这次创作基地筹办工作结束后,我会好好品味岳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感觉到好的素材就会进行创作。以后我还会经常到岳阳来,组织专家学者到岳阳讲学,做一些实际工作来开阔当地文化工作者的视野,推动岳阳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