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如火的王松(关仁山)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12日09:38 来源:中国作家网 关仁山

  有人说,王松没有情趣。我却感觉,王松有大情趣。这种感觉来自他本人,也来自他的作品。

  天人合一,美美与共,这似乎是高远的追求。在我与王松兄的交往中,真正感受到了这种深邃与高远。我与王松是鲁迅文学院的“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同学。2002年底,临毕业时,学校制作了一本通讯录,每位作家都在属于自己的那一页写一句话,以表心迹。我当时写的是:“以文会友”,记得王松写的是:“写小说,听音乐,听相声。”时至今日,我仍觉得这几句话最能表达他的心境与生存状态。小说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意义如何,这不言而喻,而音乐又可以使我们闻到每个时期的气息。相声,则提供了一种生活态度。王松说过,相声其实并不只是让人发笑,这里边还有更深远的境界。

  我有的时候想,王松小说的冷幽默,是来自相声吗?那么他小说中的魔幻、残酷、深刻与离奇又是来自哪里呢?有人说,缺少幽默感、对流行的思想不敏感和媚俗,是文学的三大敌人。王松的小说始终对这三种情况保持警惕。他最大限度地让自己在读者和批评家那里变得陌生。

  记得我第一次见到王松,是在北京。他中等个头,睿智的眼睛,头发略长,颇有艺术气质,像一个画家。听说,他还当过电视导演。他适度、温和、严谨、儒雅,眉宇间透着一种勤勉和真诚,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他的话很少,不会客套,说话几乎不用形容词,偶尔一两句玩笑话,会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当时,我们没怎么深谈。过了几年,我到鲁院上学,再次见到王松就感到分外亲热。听说他刚得过一场大病,脸上多了几分沧桑,但仍能感受到他的铮铮硬骨。有时我们在他的房间聊得很晚,而且总能找到彼此感兴趣的话题。那时我感觉,他这辈子就是为文学而来的,这很令人敬佩。当时班里的同学都说,王松最勤奋,达到惊人的程度。他每天4点起来跑步,天不亮就写作了,几乎不到食堂吃早饭。有一天早晨,我陪他出去跑步。他步态从容,坚定,根本不像大病刚愈的样子。

  王松属火命。他的艺术之火也在静静地燃烧,温暖着这个世界。我经常在想,这是涅槃之火啊,必然会锻造飞翔的灵魂。的确,他的艺术发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由此也就都有了原动力。

  我们毕业不久,天津就把第二届中青年文学创作大奖的桂冠戴在了王松的头上。在才俊林立、强手辈出的当下小说界,王松是一位实力派作家。这些年来,全国各种小说排行榜常有王松的中短篇小说作品。王松对小说叙事的深度探索屡见成效。我喜爱他的小说《红汞》,喜爱《双驴记》,也喜爱他的《红风筝》。从中篇小说《红汞》开始,王松把“知识分子”和“问题少年”放在“一分为二”的对立面上考察他们的生存与对抗。有一次,我问他,《红汞》与《红风筝》是否有关联?他点点头说,它们是出自同一块小说酵母。这个词语,让我感到格外新奇。而更让我感兴趣的是,王松的这块“小说酵母”究竟是怎样形成的?看得出来,凭他的才气和勤奋,发酵的东西充满着智慧与思辨,所以才比烈酒更香,更醇。

  王松是我的挚友,也是我创作上的导师。我在乡村小说中试验“魔幻”的时候,曾经有些心虚,他是坚定的支持者。没有自觉的文学,人将是孤寂的。我是个过分依赖现实生活的作家,一直坚持现实主义写作。后来,我不满足,怀疑自我表达的意义。该从哪里突围?作家张爱玲曾说,好的作品还在于描写人生的飞扬。这对我很有启发。但是到底如何飞扬起来,还有很多操作上的障碍。我把这个困惑说给了王松。我认为王松是一个思考型的作家,他能说出文学的真问题,有真知卓见。王松对我说:“你的作品太接地气了,这当然是难得的好事,但同时还要想办法让故事飞翔起来。”于是,我们探讨魔幻、隐喻等表现手法。

  我们聊天的时候,我观察他。他总是长长的头发一甩一甩,好像就是在飞扬。其实,这也就显示了叙事人对故事表象的一种超越精神。

  这对我的启发很大,也使我受到鼓舞和激励。

  王松平时很低调,不事张扬。他在文学上的雄心,是凭借不断的写作积累而凸显的。他有一个嗜好,喜欢在书房里养花。他的书房到处都是花草。但他更热爱写作。他把自己的血肉和灵魂都搬到作品里去了。《作家通讯》的主编高伟对我说,王松是他认识的创作上最高产的作家之一。这的确是一个事实。而如此之大的创作量,王松却并没有显露出内存不足,也没有一点的苍白感。用王松自己的话说,他一直在补充着能量。王松参加中国作协“走进红色岁月”采风和到公安部深入生活回来,创作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小说作品。用他的话说,他是用小说的形式把采风和深入生活的收获记录下来,使之成为“小说酵母”。将来有一天,这些酵母就又会生成全新的小说。

  前年夏天,王松去内蒙古采风。回来后得了一场重病,住院昏迷很多天,与死神擦肩而过。我很惦念他,也很感动。可以说,他的作品是用命换来的。他出院后,我看到他。他身体虚弱,面色苍白,但眼神与目光仍是执著而明亮,话语也还是那样的智慧而幽默。这才是属于王松式的幽默。但这种独特的幽默,并没有稀释王松在文学上的执著叙述。

  王松的心是沉静的。他的心静到一定程度,文学奇迹就发生了。作家面对当下现实遇到巨大困难,往往无力认知、把握极为复杂的现象和经验。文学要求我们沉下心来,艰苦地认知、体验和思考。王松的小说有效地提供了生命体验中的怀疑精神、多元精神和求真意志,以此来拯救卑微的个体生命的尊严。在他的小说作品中,这样的艺术氛围,深刻、剔透、从容、跳跃、诗意,也恰恰代表了他的文学精神。

  我最后要说的是,王松的创作依旧面临着如何走进现实的问题。在王松的小说酵母里,世界需要当作一个整体来打量。不是姿态,而是抱负。

  如火的王松,既然有这种能量,就继续燃烧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