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冯骥才:我做文化保护经常忘了年龄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11日14: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冯骥才:我做文化保护经常忘了年龄

  中新社记者 陈林

  “我认为社会物欲横流、缺乏精神,民族自己的文化在丢失,社会出现巨大真空找不到支撑力,是因为我们忽视了自己的遗产和精神传承。”

  72岁的作家冯骥才,做了32年全国政协委员。近十年来,他每年的提案几乎都与“抢救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有关。2014年两会期间,冯骥才在住地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

  拥有作家、画家、文化遗产保护者等多个身份,在冯骥才看来,作家始终是首位,做文化遗产保护的想法主要来自作家对社会的思考,“但精力、时间最多还是放在文化遗产保护上”。

  冯骥才曾是中国“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十多年前,他感觉到中国文化遗产全面濒危,却不知道具体“家底”,于是想在全国范围内作一次“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的地毯式普查。

  “在此之前,世界上只有法国作家马尔罗在担任文化部长时做过类似普查。”为此,冯骥才曾远赴法国,对法国“大到教堂、小到调咖啡的梗勺”式的文化普查做详细了解。

  2000年冬天的一次民俗学研讨会上,面对民间文化遗产严重消失的困境,冯骥才向与会者放出狠话:“你们的病人已消失或奄奄一息,你们还坐而论道,书桌应搬到田野去!”现场他起草了一份中国文化界关于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报告,得到季羡林、启功等人签名支持。第二年,他将此报告以提案形式提交全国两会。

  回想走过的路,他坦言,“马尔罗是政府官员,可以动用政府资源。我们是民间的,想做非常困难,只能说服政府一起来做。”

  冯骥才相继开始了关于古村落、民俗、民间节日、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歌舞等方面的文化调查。“我们数千人一起到各地进行文化调查”,冯骥才兴奋地说,“这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法国多数是城市调查,很少农村调查。”

  这些浩大的文化工程中仅民间文学一项,到今天已历时超过十载。最新的数据是:中国口头文学遗产资料4905本,8.878亿字,总计1165000篇(条)。

  在他的奔走下,中国住建部、文化部等提案承办部门,启动了全国传统村落调查工作。2012年-2013年,中国先后公布两批传统村落名单。但冯骥才认为,“古村落保护工作还尚未结束,今年想督促政府先做几个村落的试点。”

  谈及自己的年龄和身体,身材魁伟的冯骥才加重语气说:“忘记自己年龄的人永远年轻,我做文化保护时经常忘了年龄。生命有终止,事业是没有终结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