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写作这回事(霍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10日09:42 来源:中国作家网 霍 艳

  写作这回事,越年轻越无畏,越老了越敬畏。我们在年轻时,写的都是自己的情绪,小情调,我们把这些情绪装进一个故事的外壳。而长大了,我们写的是生活的一种,是表面庸常实际却暗藏的波涛汹涌。

  有一次我读到周嘉宁的访谈,她说:“很多不成熟的东西在不该拿出来的时候,被拿出来了”,“之前很多书都是不应该被出版的。可以写,但那些东西 不应该被发表”,“看到大家都出书了,那就出咯,没有多想。 没有人会来跟你讨论这个长篇要不要改,或者说这本书什么地方是有问题的,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这些。然后他们就把书出了,自己很莫名其妙的,出了以后自己也 不会去看。”我跟周嘉宁的感觉是一样的,我们无法否认那些作品的确是自己写的,但我们内心却盼望不要被提及,他们不应该太早地被拿出来。这个世界抹去一些 东西越来越难,出版物、网络、报刊杂志,太多媒介留下了我们写作的印迹,当有一天我们以一个成熟的心态去看,会发现那些印迹是可笑的。

  我们这代人创作开始时有个共同的毛病,就是把自己的情绪无限放大,如果说情绪是一个小小的墨点,我们用文字把它晕染成一片天空,仿佛全天下都被 这青春期无处宣泄的郁闷所笼罩。说得好听是真性情,说得难听就是太自我,我们把“自我”当作个性的标签贴在文字里,却忽略了对身边人的关注。“80后”作 品里的身边人,都是自我的陪衬物,所以才会大量出现“另一个我”、“父母皆祸害”之类的相似构思,我们把身边人同化来反衬我的与众不同。

  2008年我推出一本以个人成长史为内容的随笔集后,放弃了关于“我”的世界,甚至尽量避免“我”作为讲述者。我写的可以是社会上任何一个人,我将自己隐藏在他们身后,甚至是以俯角在看他们的故事,从一个固执单调的叙事者,变得试着去参透世间的悲喜。

  我与人保持疏离的姿态,这也方便了我不带主观色彩地、更好地关注他们。这有一个过程,当我眼睛开始近视的时候,固执地拒绝戴眼镜,也就拒绝了对 这个世界的观察。但如今,我的眼镜再也没有离开我的鼻梁,我无时无刻不在对世界悄悄地观看,观察是我与世界交流的方式,那些细节是铺垫我小说的基石,有人 曾说“观察力对一个作家来说比想象力更困难。安心去看一个社会,比你在屋里想更难。我们的作家应该学会观察力,你得耐心去看,认真去看”。当凭借想象力创 作的网络文学风起云涌时,我重新拾起观察这把利器,劈开文学道路上的荆棘。观察是为了对生活的境遇有所关照,这种观察除了用眼睛看,也包括用触觉感知、用 嗅觉去闻、用味觉去品尝,是一种五官完全敞开的体验,张爱玲的《异乡记》在这方面作出了表率。在我看来,文学已无法承担解决问题的功能,却将呈现问题的功 能放大,每个读者有各不相同的解决之道。

  如今,我对作家这个职业充满了敬畏,我看过很多新浪微博上作家的认证,都是:青春作家、青年作家、“80后”作家、网络作家、知名作家……我们 总是需要一个标签,因为创作这个行当门槛低了以后,出现精品的机会越来越少,我们的底气也越来越不足,所以需要那些前缀来装点我们的身份。

  我却愿意抛弃那些华丽的前缀,用“作家”来定位自己,尽管这条路对我来说异常艰难。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