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工人都去哪儿了”(司马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28日10:4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司马童

  广州、中山、珠海、江门等珠三角城市春节后出现季节性缺工,企业之间相互打起“抢人战”,不少企业承诺提薪、改善环境,甚至送股份来招揽人才,更有澳门企业开出“施工员月薪一万五千元”过来抢人,但多数求职者比较淡定对工作比较“挑”。预计,今年销售、建筑、技工等仍是招聘热门。

  马年春晚之后,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迅速走红。而春节假期一过,包括珠三角城市等不少地方出现的季节性缺工现象,俨然也使众多企业遭遇了“工人都去哪儿了”的用工难题。比起“打动人们心底最柔软部分”的春晚热歌,现实中的“工人都去哪儿了”该怎么唱,我以为同样需要“将心比心”和“以心换心”。

  其一,“工人都去哪儿了”或将是首“四季歌”。媒体报道虽称,目前企业间上演的“抢人战”,主要缘于节后求职应聘者的相对较少,是一种季节性的用工短缺。而事实上,近些年来,随着“八○后”已经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主力军,其次是“七○后”和“九○后”务工人员,“六○后”务工人员则逐渐淡出就业市场,曾经的“人口红利”早已越啃越少。在此现实变化之下,某些用工单位若仍无视日趋明显的“长期缺人”,只是人云亦云地过分乐观于“短暂紧张”,恐怕就不是一种心存远虑的务实心态。

  其二,“工人都去哪儿了”未必是首“局部歌”。时至今日,可能还有不少企业自认为,除了那些高端紧俏的技术型人才,待遇要求相对较低的普通用工,依旧还会“船到桥头自然直”,用不着过于担心和忧愁招不到人。真的如此么?有关专家的回答也是否定的。因为,一来“新生代”的务工者,其在精神追求上要比父辈高出许多。除了起底月薪的心理期望普遍走高,对工厂环境及福利等方面也在水涨船高;二来,随着中西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就近吸纳与消化的成本优势,也在越发明显地呈现出来。

  其三,“工人都去哪儿了”还要想到“运动曲”。正如广东媒体所披露,今年节后用工的“抢人战”,澳门企业开出了不菲薪酬,对有一定特长的内地建筑人才等颇具吸引力。循着这一趋势,未来拓宽了视野的务工者,肯定也会将求职的目光,不断投向境外、海外等更远的地方。不难联想到,这种大范围、远距离乃至超国界的务工资源流动和竞争,不仅仅只是“吸”走了一部分专才,更会带来国内用工在各方面待遇要求上的持续“走高”。

  “工人都去哪儿了”该怎么唱?既然有“复杂事情简单做”的说法,我看最有效的对策,还得要靠从“心”入手,唱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歌”。譬如,有的企业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着手,练好“内功”温暖人心;有的则注重给优秀员工提供上升通道,才尽其用鼓舞人心;还有的干脆拿出一定股份无偿赠与员工,利益共享绑住人心。有了这些实实在在的真诚“唱法”,相信广大务工者都绝非草木,必然也会打心眼里明白自己究竟“该去哪儿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