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文学市场化:分两步走(贾梦玮)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12日09:40 来源:中国作家网 贾梦玮

  文学不能完全市场化,但在现实社会,文学确实存在一个市场问题,只不过有它特有的规律——这一点基本已形成共识。由于中国市场化的进程刚刚开始,加之文学市场的特殊性,健康文学市场的形成尚有待时日。

  文学产品是精神产品,它的物质形态如书本纸张、互联网服务只是它的存在形式,不能决定它质量的高低与优劣,决定它质量的是它的内容与精神含量,这是文学产品与鞋子、汽车等物质产品最大的区别。因此把一本文学书籍买回家后,如果看完了发现文学质量不高,你不能退换,除非印刷装帧等物质形态有问题。你说:“我认为这本书写得不好或者我不喜欢这本书,请给我退了。”估计不会有人因此给你退货,否则的话,每个人都可以把买回来的书看完了再退回去,文学市场也就完全无法形成了。也正因为如此,文学的售后服务无法实施,因为无法制定统一明确的质量标准。

  一个健康市场的基本特征是:优胜劣汰,供需基本平衡。文学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文学市场优胜劣汰机制运转较慢,文学经典的形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大浪淘沙”。因此,在媒体欠发达的时代,优秀的作家成就的往往是“身后名”、“身后利”。对于刚面世的文学作品来说,它短期的市场前景(评奖也是市场的一部分),如其他商品一样,相当程度上要依赖于“广告”。如今的文学市场上,充斥着作家、作品的“新闻发布会”、“研讨会”、“讨论会”,还有在西方人面前的“搔首弄姿”,都免不了广告的嫌疑。中国作家过去对于市场是很淡漠的,现在一下子又“早慧”了,中国人的那点聪明劲儿在文学市场上依然管用。但这次又是太聪明了。考虑到市场的严酷性,有些作家已经有了品牌意识,不敢拿自己的名字(品牌)当儿戏,作品轻易不会出手,而是努力拿出“货真价实”的东西。对于这样的作家,市场迟早会报答他们。

  文学市场的“优胜劣汰”不仅“慢”而且“难”。劣的不但没有“汰”掉,而且还在不停地生产出来,因为劣质的文学作品更容易复制。优的即使为读者所认可,但它不能按照模子批量生产,因为真正优秀的文学产品都是独特的,上不了流水线。而且,图书等文学产品是绝对的“耐用消费品”,一个人很难把一本书看烂,不像袜子穿坏了马上就要到商店重买一双,汽车到了报废时间必须报废另买。这是文学商品区别于其他商品的重要特征,这个特征成了文学市场化最大的难题,也是优胜劣汰最大的难题。

  做鞋子、做汽车的应该进行市场调查,适应市场、迎合市场;但文学创作却不能这样,特别是在国民素质普遍还不高的情况下,文学市场更多的应是“引导”,而不是适应和迎合。出卖精神至少跟出卖肉体一样不堪。

  我的观点是,文学市场分两步走:创作、修改阶段应遵从作者内心和精神创造的需要,不考虑买卖、评奖等市场因素;创作一旦完成,形成了文学产品,就应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推广加营销。

  一个国家的文学高度是由作家的质量和读者的质量共同决定的。文学市场的完善,我想,最最重要的一条,是读者文学修养和文学欣赏水平的提高,是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高。到那时,让质量不高的文学产品赔本赚吆喝,那些通过非文学手段来达到市场目的的人可能要安静多了,因为赔本的事是没多少人愿意做的,它也不符合市场规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