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除夕“烤没阳”(王玉章)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06日13:06 来源:天津日报 王玉章

  我的家乡,在河北沧州地区东部。那一带,春节除夕有个习俗,叫做“烤没阳”。我离乡虽已有六十余载,但现在想起儿时过年“烤没阳”的欢乐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每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里里外外,到处打扫得干干净净,大门贴上红红彤彤的对联。将近日落时分,门口高高挂起灯笼,在自家门前的胡同中央,竖立起一捆又高又粗的高粱秫秸,点着一把秫秸穰,放在秫秸捆的顶端,秸秆顷刻呼啦啦地燃烧起来,全家人围成一圈,烤火取暖。在朦胧暮色中,秸秆燃烧发出的噼噼剥剥声,鞭炮砰砰的爆破声,秧歌队走街串巷咚咚呛的锣鼓声、噼里啪啦的竹板声、霸王鞭的哗里哗啦声,以及大人小孩的欢笑声,融汇成一片,现在想来俨然成了欢度除夕的序曲。

  高粱秸秆在熊熊烈火中燃烧得多姿多态。有的粗壮的秸秆烧得通红,直挺挺的,周围蹿着火苗;有的秸秆在燃烧中慢慢歪向一旁,残存的玉米枯叶在顶端冒着火苗往下耷拉着;有的秸秆则在燃烧中深深地向下弯垂。老人们看到可高兴了,一一指着说:“看,这高粱穗长得又红又大,饱满得不得了!那边玉米撇出的轴子真是粗大,还吐着须子呢!哎呀,这谷穗沉甸甸的弯着腰,又粗又长,明年一定是个好年景!”老人们憧憬着来年的丰收景象,布满深深皱纹的脸,乐得像开了花一样,被火光映得通红。

  旧历年节,正值隆冬腊月,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这时,有一堆熊熊篝火把周围烤得暖烘烘的,人们都会感到非常惬意。他们嬉笑着烘烤周身,尽情地暖和着自己,恨不得把整个冬天的寒冷从身边驱除干净。自己不会烤火的婴儿,大人便抱起来,张开孩子的小手和胳膊,岔开孩子的小腿和脚丫,在火旁烤着,还把孩子翻转过身来,烤着从开裆棉裤露出来的小屁股儿。一边取暖,一边说:烤烤手,不冻手,烤烤脚,不冻脚,烤烤腚,不生病。小孩子被烤得暖洋洋的,美滋滋地咯咯直笑。

  有一年,我家斜对门的林家大哥,不久前刚娶了新媳妇。这时,他家格外喜兴热闹。秫秸捆的最后一道要子烧断后,烧剩下的秸秆摊散在了地上。这时,林家婶子向我和另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招手,叫到她身旁,对我们耳语了几句,我们俩会意,各自抓起一把一尺多长的未燃尽的秫秸,火苗冲上,往她家院子里跑去。边跑还边召唤着:“黑小子,白丫头,家来吃饺子了!”我们进到屋里,便把未烧尽的秫秸,擩进新房一侧的灶火眼儿里。林家婶子随后也进了屋,把羞答答的儿媳妇推进新房里,让她坐在炕头上。然后,她自己点燃三炷香,插到“天地君亲师”牌位前的香炉里,作了作揖,嘴里念叨着,祈求来年儿媳妇给她生个大胖孙子。

  秫秸尚未燃尽时,各家便把余火用铁锨铲进自家的灶膛里暖炕。吃过晚饭后。老人们便在家里添香守岁。青壮年和媳妇闺女们找本家的同龄人,一起吃喝打牌玩耍。我们男孩子则急不可待地聚在一起,到本族各家去挨门拜年,香甜地吃着期盼已久的大枣、花生和糖果。

  我那过去曾被称作苦海盐边的故乡,现在生活都富裕起来了,春节过得更是丰富多彩。不过听说,每年腊月三十“烤没阳”的风俗仍然保留了下来,只是现在种植的是杂交高粱,秸秆没有从前的高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