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笔外意象文化沙龙:海南作家谈回家的路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28日10:57 来源:国际旅游岛商报
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 赵汶 摄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 赵汶 摄

  春节将至,“回家”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何要回家?回家的方式有哪些?回家路途上又有哪些趣事?25日,笔外意象文化沙龙如期举行,当天,海南省作家协会秘书长、知名军旅作家梅国云,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知名作家、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浩文,知名评论家、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光明三人围绕“回家”一题展开了一番探讨。此外,沙龙中,梅国云、张浩文还首次披露了过去异常艰辛的回家之路。

  笔外意象“回家”首次刻印陶瓷上

  从2012年无意中创出“笔外意象”之后,省作家协会秘书长、知名军旅作家梅国云的笔外意象书法就在国内声名远播。日前,梅国云的笔外意象又与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签约,其笔外意象“回家”二字被首次刻印在紫砂壶上。当晚,刻有笔外意象“回家”的紫砂壶在桌上摆放,吸引了众人的眼光。

  一双盼望家人回来的眼睛,从门中探出。一个老者颤颤巍巍地倚门而立,遥望着远归的人。笔外意象“回家”二字仿佛是一幅生活图,精准地表达出了老人渴盼孩子们从外地赶回来共度佳节的期待心情。而由“回家”紫砂壶引起的话题—回家也自此展开。

  “家”是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家”是什么?对于现代人来说,“家”有何意义?省作家协会秘书长、知名军旅作家梅国云认为,家是人们的出发地。知名评论家、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光明则认为,家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形式和形态,以血缘为纽带,具有代际联系和稳定性的小型人类生存空间和社会单元。对于春节期间,人们要回的“家”,不只是狭义的家,也是广义的家,即家族和家乡,它是人对世界的初始印象,它长久保留记忆里而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知名作家、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浩文谈及“家”的概念时表示,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农耕社会,中国人形成了传统的家庭观念。虽然现在中国走入了现代化进程,随着农耕生产方式的消失,现代人的家庭观念被打破,但是中国进入现代化进程尚且短暂,长期农耕社会的“家庭”文化积淀并未消解,相反,因为现代化的社会当中个人本位、社会本位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新被组合,现代人的人情观念淡漠,人和人之间缺少温情,竞争激烈,且人的居住不定造成个人无根的感觉。因此,“家庭”的概念反而显得尤为重要。

  毕光明认为,法治社会尚未形成,每个人在家庭之外难以得到真正的庇护,家永远是弱者的心灵归宿;官场贪腐和潜规则流行,不正当的社会竞争和商品经济带来的人情浇漓,社会成员之间普遍缺乏信任感,社会之恶吓得人向家这个人生的出发地逃避……这些也强化了中国人的家的情结。

  张浩文谈及“家”的情结时说,中国有祭拜祖宗的习俗。在中国人看来,祭拜亡灵可护佑家族的人一年平安。因此,在春节期间,中国人关于“家”的情结还在于祭拜祖宗,以期被护佑。

  作家首次披露春节回家辛酸史

  春节将至,回家大军成为车站、码头、机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各大媒体,关于“回家”的新闻也层出不穷。提起春节回家一事,令在场的几位嘉宾想起了过去春节回家的辛酸史。

  省作家协会秘书长、知名军旅作家梅国云是江苏人,据他回忆称,自己还在部队的时候,有一年,他和一个战友在南京火车站乘车回家。因为路途较远,他俩实在坚持不住了,于是两个人就想了个歪点子。“就说是我执行了押送被除名的他回原籍。”梅国云笑着说,当时车站的公安就将他们两个人安排到了休息室,送去了茶水,还为他们补办了卧铺票。“这是存放了多少年的秘密。还有一年,我和一个同事执行任务,在火车上,我们是轮流睡在座位下的。我休假回家的时候,基本上一路都不喝水,就怕上厕所麻烦。”

  “以前,每到春节的时候,有一种闷罐车,这种车是没有窗户、没有座位、没有厕所的拉货车,就跟拉牲口一样,人上满了之后,就锁上,十几二十个小时在里面,你是不能动的。”故乡在陕西的作家张浩文动情地说,“你不能上厕所,不能喝水,只有车顶有一个小窗户透气,里面一片黑乎乎的。我当时很多时候就是坐这种车回家的。大人可以忍受,我当时带着小孩子,小孩子看不到光,哭得厉害。面对别人的指责,你也没办法。”(记者 赵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