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我写《视窗你我他》(王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22日09:31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童

  担任影视记者多年,现又浪迹在文学圈内,耳濡目染接触到了许多在这两个领域内指点江山、品头论足的人物。然而说穿了,影视与文学这两块领域实际上是互通有无的。张艺谋说,电影依靠文学的兴盛而强大。王朔和刘恒言,电影是他们创作上的“情人”。王朔在写他那些被称为话语“革命”小说的同时,一刻也没忘记他对影视的关注与创作。而刘恒今天从小说创作中已鲜明地脱胎换骨成了名副其实的电影剧作家。

  在对影视圈内的焦点人物采访的同时,我曾经用一年的时间为《小说界》做了文坛翘楚人物的专访,每期一个人物。现在回过头来看,对这些人物的专访真是有些先见之明。因那时交谈中阐述的许多问题今天还被人频频引用。如陈凯歌就表白过,在《赵氏孤儿》中仍有他误伤父亲的影子,仍有他自己的化身。采访刘索拉,向她提出西方新年音乐会由于每年举办、转播,久而久之,今天已成了传播西洋音乐仪式的话题,现也常被人引用。有一次,有某位文学评论家,当着包括我在内的众人的面侃侃而谈他这一高论时,连我自己都没想到,这些论点原来竟是我多年前就点睛析题过的。近一两年,应《收获》杂志之约,我又重操旧业再次采访那些影坛风云人物时,有些话题我发现原来在许多年前就已提到了。如有关电影审查的立法问题,我是国内率先也是惟一切入的。姜文的《鬼子来了》获奖后的报道也是我独家发出的。铁凝言,文学要给人以温暖;雷达论文学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徐坤认为文学本身对人性本质的探讨,对生活的感受能力,是作家应具备的等等话题,今天仍在被人们津津乐道地讨论着。对王蒙的专访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一个专项课题,感谢他在同我交谈中,慷慨地允我参阅他的回忆录。在我整理这些专访时,连我自己也感到惊讶,我竟采访了那么多的人,提出过那么多的焦点问题。如对已故导演张暖忻的访谈,便是迄今为止影坛保留的一份比较完整的遗言。20年前对意大利作家莫拉维亚的专访也弥补了一段空白。对文友王小波的回忆文章也是第一个见报的。对葛优的访谈有一半原因则是组发了他妹妹葛佳的小说;与冯小刚促膝谈心,也是10多年前的继续。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因年代久远,有些因时过境迁,已遁去的人物并没全部收入进来,这似乎有些欠缺。但不管怎么说,这终是一份影视及文坛上著名人物侧影的留档音画。

  闻其声、观其人,这些人物的行为举止与创造多有同僵化体制冲突的地方。几乎所有的人都面临着一个自我选择的困境。张艺谋成功导演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但他随后执导的影片又陷入了迷茫中。王朔的小说曾掀起过一场语言的颠覆,而他今天有限的创作却让一些评论家贴上了不知所云的标签。冯小刚与刘恒也都一度放弃了他们自己执著的理想,而选择了现实主义的生存哲学,这就如宾克莱所论述的:善于思考的读者现在已经到了必须选择自己的根本价值委身的时候了。在同这些人物的交谈中,我承认话语本身会刺激出一些人的灵感与思想,这是在官样场合中所听不到的。但面对那些突如其来涌现出的思想与灵感,你要有知识上的准备,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如果每一天我们都能听到那些人物发自肺腑的真实声音的话,我们的思维也许就不会那么平庸了。

  (《视窗你我他》,王童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