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写给是之(梁秉堃)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16日10:26 来源:北京日报 梁秉堃

  于是之辞世已经整整一年了,我却总觉得依旧是“新丧”。在整个春夏秋冬的日子里几乎每一天,我都在思念着故人、师长和挚友,他的音容笑貌,行动坐卧,仿佛都是挥之不去的。为了寄托那不尽的哀思,我执笔写下这份迟到的悼词,或许是对于他和我们都会有些益处。

  往事如云,难舍难分。

  记得,于是之曾经回答过询问:“一个演员最后拼的是什么?”他响亮地说道:“演员拼的是修养,而不是技巧。”因为技巧是可以在短时间里掌握的,而修养则是终身都需要努力补充和加强的。众所周知,于是之作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杰出代表,在演出剧院众多的经典剧目中,先后创造出程疯子、王利发、老马、宋爷爷、丁文中、魏勒、澹台文新,等等,一系列真实可信的、可以入诗入画的文学形象,又是鲜明的、生动的、具有民族审美意趣的舞台形象,他的上述关于演员根基之回答,正是对自己高超的表演功力、巨大的艺术成就最好的注解和阐述。正如一位知名演员听到这句话以后,十分折服地说:“于是之将是我一生的精神老师。”

  同样,在于是之的指导下,我认真读了雪莱的名剧《钦契》,并认真记下了钦契在去强奸女儿路上的精彩台词——“哦,你这没有一点声音的空气,但愿你没有听见我现在所想的一切吧!还有你,踩在我脚下的路面,我要踩着你,走到她的闺房里去,你的回声,可以传出我鄙视惊讶、睥睨一切的步伐,但是决不要说出我的心意!”对此,于是之讲解说:“这就是美的表现。作家写了一个坏人,非常之坏,但是一点也没有简单化。第一,他写了一个坏人;第二,他写得让观众爱看。只有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大约才能算作是文学形象。”从此开始,于是之又帮助我制订每周读一部经典剧本,并且写下笔记的学习计划。每年52部,坚持数年,积累了文学修养的基本功。

  还有一次,我们聊天。于是之说:“一个人的读书习惯,依我看总是靠熏陶渐染逐步养成的,压、逼、打、骂都无济于事。这就需要一个稍微好些的文化环境。”我问:“你就是这样的吗?”他点头继续说:“我所以还喜欢读书,全靠我幸运地遇到了许多良师益友。有的在学校内、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在校外和课堂外,在日常的生活里。”我心里马上想到,于是之就是我的良师益友。他又继续说下去:“读书没有一个文化环境不行。老实说,咱们剧院的文化环境相当不错,读不读书就看个人毅力了。有两句古诗很有意思——‘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皆黑。’”我想了想,连连点头。于是之接着突然笑着说:“我觉得读书是一件最容易的事。你看,只要有一双眼睛,再加上一本书就算解决问题了。可以不花钱,或者少花钱。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我从小养成了读书习惯。至于读什么书,我想还是自主一点儿,自由一点儿更好。”

  如果归纳起来,于是之读书的道路,大约有这样几个特点。一,贫寒的家庭,困苦的生活,不但没有妨碍读书,反而更加激励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二,不论是上学期间或是辍学、失业以后,都能想方设法地继续读书;三,读书很杂,涉猎很广,因而知识渊博,基础厚实;四,学以致用,几乎都是紧紧地围绕着自己的专业,即演员的舞台艺术事业来读书的。

  于是之还不止一次地说:“我尊重有书生气的、学者化的同行们,在他们面前我自惭形秽;学习之心,油然而生。我最害怕演员的无知,更害怕把无知当作有趣者,演员必须是一个刻苦读书,并从中得到读书之乐的人。或者他能是一个杂家。浅薄,而不觉其浅薄,是最可悲的。我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浅薄而自知浅薄的小学生。这样,便能使我不断地有些长进。”

  于是之更是不止一次地提醒我,一定要记住曹禺老院长的话——北京人艺首先是一个“文学院”,大家“要尽量吸收一切美好的文化,提高修养”。

  于是之啊,你分明并没有走,你将永远活在我们和广大观众的心中!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