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张岚的《饥渴》(张存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15日10:09 来源:甘肃日报 张存学

  2013年,在阅读过的小说中,《饥渴》让我难忘。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小说的人物敏三十年前在纽约的一家餐馆做服务员,她是从台湾孤身到美国的,在异国,她的孤独显现为一种寒冷。这种寒冷预设了她对温暖的渴望,而宋天的出现使她感到了她所渴望的温暖。宋天来自中国大陆。1967年,他怀着成为音乐家的梦想来到美国的纽约。他是决然而来的,背离了家庭、祖国,还有险恶的政治风云。背离意味着他割断了他的历史,隐去了他过去的背景,他由此而变成一个孤绝的人。小说中的这么两个人相爱并结婚,他们住在纽约的布鲁克林,通过他们房间的窗户能看到纽约曼哈顿地区。在布鲁克林,他们三十年的生活由此开始。读到这里,小说似乎刚刚开始,这种开始不是宣布式的,而是显现,将小说背后的疼痛和绝望显现在语词和句子中。每一个语词、每一句话在运行时都带有滞涩的湿润感。读者被这种湿润感带入。带入是逐步的,先是平常的情景,然后被带入到词语背后的深处并被淹没。到这里,读者不得不停下来喘气,不得不停下来浮出水面对前面的语词和句子进行咀嚼。然后,又一次进入。读者不得不又一次进入,因为,语词和句子的后面充满了磁力。接下来,又是一次又一次的停顿,停顿也意味着徘徊和流连。当徘徊和流连时,文字已经奔跑到前方去了,阅读者不得不追赶。前方的景象无法预知,前方总是迷离不清,总是存在着多种可能性。

  语词在这篇小说的重要之处在于将一些难以表达的情景表达了出来。一种手势,一种表情,一些景物性的东西都在显现的视野之内。可以说,房间里的一些不起眼的物件在小说中都成为让读者走向小说深渊,一旦抵达便波涛汹涌,令人踯躅不前。小说中的人物不多,核心人物就是敏和宋天,以及他们的两个女儿。这四个人中的核心人物又是宋天,他的孤绝使得他执著而冷峻,他成为音乐家的梦想使他没有任何退路。当他遭遇现实的撞击而不能从事音乐的工作后,他被自己的梦想燃烧成了一个空壳。这是绝望的空壳。但他又不愿承认这种绝望,他将自己的梦想要移植到两个女儿身上,他的这种移植带有暴烈的强制性。反强制是在所难免的,两个女儿以不同方式进行反抗,一个表现为音乐才能的平庸而进行反抗,另一个以离家出走而反抗。在彻底失败后,宋天终于明白他自己被燃烧尽了,他死去。而敏作为宋天的妻子一直小心翼翼地在弥合一家人内心的裂痕,这些裂痕是由每个人的孤独、不安全感、渴望爱和被爱而造成的。敏是一个柔弱而又有韧性的女性,她是家庭矛盾的弥合者,又是家庭中每个人生活的见证者,同时,她自己也是一个孤独者和受难者。

  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强烈的渴望,他们渴望实现梦想,渴望爱和温暖,渴望安全而不再惧怕孤独和冷漠,由于渴望,他们相互伤害,相互冲撞。他们付出的代价是身心俱疲,伤痕累累。最后,这个家就像一只精美的瓷器破裂成一地碎片,最后的留守者将面对的仍是孤独。至此,读者融进小说,到达人的命运之中,也到达自身的命运之中。

  《饥渴》是我2013年读过的一部优秀小说。作者张岚是美籍华裔作家,译者是刘葵兰和杨卫东。张岚自2005年开始担任爱荷华大学写作工作室的主任,这是该工作室成立70年来的首位女主任,也是担任这一职务的第一位亚裔作家。读过《饥渴》,我又想到了另外几位女作家和她们的作品,想到了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想到了托妮·莫里森的《宠儿》,想到了阿兰达蒂·洛伊的《微物之神》。这些女作家的作品都是不朽之作,它们以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叙述使人的命运和境况让读者长久震颤。张岚的《饥渴》也是如此。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