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出发(邱华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13日09:41 来源:中国作家网 邱华栋

  邱华栋,鲁迅文学院第三届高研班学员。现任 《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出版长篇小说10余部,有《夜晚的诺言》《白昼的躁动》《正午的供词》《长生》,“中国屏风”系列等。著有短篇小说集《社区 人》《时装人》和《我在那年夏天的事》等。此外,还出版有中篇小说集、电影和建筑评论集、散文集、读书随笔集、游记、诗集等,结集为70多种单行本。多篇 作品被翻译成日文、韩文、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法文、越南文。曾获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上海文学》小说奖、《山花》小说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优秀编 辑奖、萧红小说奖优秀责任编辑奖等。

  我的文学生涯开始于少年时期。1984年春,我买了一些文学杂志,有新疆昌吉州文联办的《博格达》,还有《人民文学》《青年文学》《文学青年》 《青春》等,当时,我贪婪地闻着杂志的那种油墨的香气,感觉到那年的春天正在迅速地到来。而杂志上油墨的味道是那样好闻,那可是文学的味道啊,使我的内心 激动无比。从此我就开始学习写小说了。对于新疆昌吉市,我有很多回忆,后来写了系列短篇小说《街上的血》。那是一本有18个关于青春蛮荒和死亡故事的短篇 小说。小说的题记是:“在一个天山脚下的小城市里,一些人生活着。少年的他们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如同野草,就像是没有人看见草的生长,命运的苍茫和青春的 荒芜,使意义匮乏和消失。惟有记忆使生命进入永恒。”

  我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那10年间,中国诗坛的前沿阵地上涌现出一支浩浩荡荡、数量达上千万的中国诗歌少年先锋队。这些诗歌少先队员,凭借 着对诗歌无比虔诚的热爱,以中学校园为展示才华的平台,写作诗歌、发表作品、创办报刊、组织诗会、自印诗集、组办社团,在校园内外掀起了一场中国自有新诗 以来最辉煌、最壮观、最精彩、最隆重、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这场罕见的1980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既是空前的,又是绝后的。当年 参加这个诗歌运动的人,如今大都成为了中国社会很多方面的中坚人物。

  在中学的时候,十来岁的人刚开始进入青春期,每个人的青春期因为生理、心理的变化,非常敏感,所以写作对我来讲,首先是一种爱好和兴趣,一种倾 诉的手段,当时我写了很多跟新疆有关的小说,比如我的一篇动物小说,讲一匹汗血马的故事,另外一个写的是一只银雕如何跟大自然搏斗。十来岁还写不了太深的 东西。小说都发表在《语文报》《中学生文学》《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上。还写过武侠小说,那会儿把金庸的武侠小说看完了,模仿着写了一个武侠小说,十来 万字,算是一个长篇,在中学的时候,就完成了。后来再看他的小说,就完全看不下去了。我还写过几百首诗,参加了当时的校园诗歌写作大潮。那会儿我每天写五 六首,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在下面写诗,搞得数学成绩很差。后来,我想可能有些人的思维就像我一样,是形象思维,想象力发达。

  青春期写作是一种历练,很多人刚开始写作都会经历这个阶段,一开始是自发的状态,想写点表达内心的激情和对周围社会环境的看法。后来,我中学毕 业的时候出了一本小说集,有十来万字,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武汉大学特招了我。进了大学以后,我发现,大学的学生文学活动很多,我们学校有一个珞珈 诗社和一个浪涛石文学社。武汉大学有一个有名的樱花诗会,有一条很漂亮的樱花大道,每年三四月份,开的全是樱花,我们就在樱花树下开诗歌朗诵会。我们组织 了很多诗会,把武汉各个高校的校园诗人们弄到一起朗诵诗,然后评奖。我当时觉得课本非常老旧,没办法看,然后,我们就尽量读翻译过来的作品,到图书馆按照 作家姓名的第一个字母,把大师们的东西读下来,比如这星期读海明威的短篇,七八十篇短篇全看完,然后回宿舍模仿海明威,写一篇短篇。下一星期读博尔赫斯, 读完以后写一个短篇小说。后来,经过了两三年的历练,每个人都写了一大堆废稿子放在那儿,写作的基本技能就是这么模仿出来的,我慢慢地找到了一种文学的形 式感,从一开始自发的状态,变成比较自觉的状态。

  在大学学习期间,我写了很多诗歌,还写过一部长篇小说——写的是大学时代的生活。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大学生活跟现在不太一样,现在 更活跃一些,生活的内容也更丰富和复杂一些。这部小说叫《前面有什么》,我模仿了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的结构现实主义。有五条线并行下去,广泛地展现社 会的各个层面,我当时在大学里受它的影响特别大,我觉得,一个作家应该反映更广阔的时代和生活,而我当时正在经历大学的生活。我写完小说,把稿子寄给一个 出版社,然后稿子就消失了,因为你没有名气,也没有人搭理你。

  2003年,出版社搬家,一个编辑忽然发现一堆黄色的稿纸,署名是我,就给我打电话说,我发现了你的一部长篇小说手稿。我一下子想起来了我真写 过这么一个长篇,大三的时候写完后就寄给了出版社,出版社往那儿一扔,不搭理我了。结果他现在要还给我。我一个朋友在另外一个出版社工作,他拿去看了, 说,你这个写得不错呀,干脆我给你出了算了,于是就出来了。等于我21岁写的长篇小说,到30岁了才出来。

  我是1980年代那些校园诗人中间坚持下来的一个,因为我想做一棵写作的树。当年很多写作的朋友,他们如今成了公务员、传媒人、商人等各类从业 者,都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但是,大家仍旧忘不了火热的文学的80年代,因为,我也是从那时出发的,从此,我就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如今,我每天都忙于文学的编辑、活动,阅读和创作中,正在走向更加宽阔的地带,但是我无法忘记我最开始的出发点:在新疆的那个小城市,1984 年春天,一个少年拿着一本本的文学杂志,将自己的鼻子深深地埋进了散发油墨味道的杂志里,贪婪地闻那文学的充满了想象力的香甜的味道。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