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传统文化“活起来”才能迸发更大能量(陆尚)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06日09:50 来源:中国艺术报  陆尚

  【事件】“微故宫”上线, 600岁高龄故宫加入年轻人微信行列

  【观点】我们需要广开思路,让传统文化更深入、更时尚地走进百姓的视野、头脑和生活

  传统文化“活起来”才能迸发更大能量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如何“活起来” ?新年第一天, 600岁高龄的故宫就有了新动向,加入当下年轻人的行列玩起了微信——故宫微信公众服务号“微故宫”正式上线。“紫禁城这么大,一转身我遇见你,再转身,我怕不见了你,想和你手拉着手,一起数遍那传说中的九千九百九十九” , E时代的语言和萌态十足的动画形象驱散了人们印象中古老、深邃、庄严的故宫的沉沉暮气,瞬间焕发青春,变得时尚、灵动、鲜活。微话题、微展览……人们可以足不出户随时在掌上体验漫游“数字故宫”的奇妙,欣赏建筑、藏品、特色展览。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离大众近了。

  早在去年,“台北故宫”一款普通的胶带纸因为印上了康熙皇帝的御批手迹“朕知道了”而卖到断货一事就曾引起广泛讨论,如何将文物盘“活” ,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一直都是我们思索的问题。如今,故宫借助新媒体推出“微故宫” ,不失为一种有益和接地气的尝试。

  其实,博物馆、图书馆上网、上微并不罕见,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展相关工作,故宫也不是头一例。法国卢浮宫是第一个把藏品从展厅搬上网络的博物馆,早在1995年它就开始设置向大众开放的官方网站。打开卢浮宫官方网页,下载指定的媒体播放器,就能在网上完成一次3 D虚拟参观。中国国家图书馆也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虚拟网,已经覆盖了包括国图在内的百余家图书馆,借助虚拟网,地方图书馆不仅可以访问到国家图书馆的海量数字资源,还可以在省内各馆之间便捷地进行数据传输。去年,国家博物馆也利用新媒体广结观众缘,在微信上推出“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的语音讲解。可以说,如今,二维码、APP手机客户端、微信等数字时代的新鲜介质都被应用到博物馆领域。事实证明,新媒体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把文化更好地推向了观众,不但取得了传播推广展览内容的效果,同时还唤起了大量年轻粉丝对传统文化产生浓烈兴趣,人们对文化信息的获取更加便利了。

  不可否认,这些对新媒体技术的尝试与应用,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但是还应看到的是,这些尝试还远远不够。新技术只是提供平台,真正的核心是呈现出来的内容。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部名为《博物馆奇妙夜》的电影,里面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展陈的栩栩如生的塑像和标本,诸如狂暴的史前生物、野蛮的古代战士、被时间的流沙埋掉的原始部落、非洲的草原动物以及改变了历史的传奇英雄……一夜之间都活了过来,给人以新奇的体验。当然,那个“活过来”只是电影的虚构,但是不可否认,文化和文物是有生命的,它们的生机与活力是可以被激发的。我们需要广开思路,寻找更多这样的“奇妙”方法,让传统文化更深入、更时尚地走进百姓的视野、头脑和生活。

  另外,网络毕竟是虚拟空间,少了真实的空间体验,传统文化的“活”显然不可能止步于此。著名文物学家罗哲文曾说,文物工作的全部内容应该是“保”和“用”两个方面,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将是不足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饶,截至目前,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已达30个,总数位居世界第一;拥有世界遗产45处,位列全球第二。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让这些文化瑰宝与我们日渐疏离,不能仅仅把它们束之高阁,而是要通过各种可能的现代艺术形式和传播方式,把它们转化为今天的文化能量。“保是前提,用是目的” ,二者不可偏废,传统文化只有“活起来” ,才能迸发更大能量。要建设文化强国,要实现中国梦,要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重新焕发巨大生机和活力,是必须认真思考和加倍努力的。

  “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这是一种期待,更是一个前景。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