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忆夏志清(李凤亮)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03日15:54 来源:深圳商报 李凤亮

  (深圳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夏志清走了,在2013年的岁尾。虽然他是以92岁的耄耋之龄辞世,自1991年从哥伦比亚大学荣休的次年得了心脏病,这二十年来整天与各种药瓶相伴,学术界关心他的人对其离去也大多有心理准备,但听到他驾鹤西游的消息,我仍怔了一下。随着他的离去,一个文学批评的夏志清时代似乎正在隐退。

  在2007年12月9日于其纽约寓所的学术访谈中,夏志清先生告诉我,他是抗战胜利后第一个在美国名校拿英文博士学位的人,而他的文学研究业绩,除了大陆学界熟知的中国文学研究成果外,还有一批研究英美文学的论文。言下之意,他是通才。而他最受大陆关注甚至引起争议的,却还是那本在整个中国文学研究界有开创意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按夏公的说法,英文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本来是写给洋人看的,所以里面充满了与海明威等外国作家的比较。但自其出版以来,就引起不断争议。先是遭到捷克著名汉学家普实克在1960年代的驳诘,接着在2000年的香港与刘再复发生论战,而自21世纪初该书以简体字版进入大陆学者视野,其对张爱玲、张天翼、钱锺书、沈从文等文学史上的“失踪者”、“边缘人”的褒掖,更引起一拨又一拨的争论。尤其是对张爱玲的研究,论述篇幅是鲁迅的两倍,这一做法更令大陆学界侧目。

  今天,再去争论夏志清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这一标准是否合适,已不再重要。因为随着“重写文学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左翼文学“再解读”等文学批评运动的深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格局已深刻改观。我们惊奇的是,这么多年来,夏志清在文学观、批评观上的坚守与执著。不少人因其贬抑鲁迅丁玲、高抬张爱玲沈从文,便为他贴上“反共”的标签。夏志清的反驳是:作为左翼文学代表的张天翼,他同样给予高度评价。在他看来,文学的判断力至关重要。而他的判断,笔者觉得除了欧洲古典主义、英美形式主义的评价尺度,还有敢于裁断、挑战流俗的批评勇气和言之成理、落笔审慎的批评态度。2007年底,笔者曾在夏志清纽约寓所与其作了数小时学术访谈,事后整理成两万字长稿,从洛杉矶寄给他。一个月后接到他的修改稿,还有手书一封。夏公告诉我,他这个人脾气大,放言无忌,但治学谨慎,所以对访谈中一些过头话作了修改。

  夏志清的离去,留下文学批评史上一段绝唱。我想,正是因为他激越不羁的批评个性,形成了他批评的独到发现与巨大冲击力。今天文学批评界所缺的,不是裹脚布式的长篇大论,恰是那种批评的真诚甚至偏见。夏志清走了,他在美开创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业已蔚为大观,后继有人,且成为与中国学界最有力的“互动者”,共同推进着跨地域的“中国现代诗学”的形成。说夏志清先生在构建这种全球性中国文学批评整体景观中起到了开创性、奠基性作用,我想并不为过。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