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作家潘军 一不留神玩过界(何素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03日11:03 来源:北京晚报 何素平

  

  电视剧《粉墨》杀青现场

  《粉墨》中饰演王部长

  《河洛康家》中饰演吴师爷

  潘军

  作品

  潘军父女

  去年是作家潘军文学创作三十年,文化艺术出版社为此出版了一套十卷本的《潘军文集》。春天的时候,潘 军回到合肥,请一些朋友喝茶,给大家送书,客气地说:“不好意思,让大家受累了,这套书我称了一下,足足十五斤”。那是一次开心的聚会,大家谈潘军的小 说,谈他的话剧,谈他自编自导的电视剧,谈他的书画,总之,潘军是一个一言难尽的话题……

  主业:享受文学戏剧

  最 近《安徽文学》要重新发表潘军的《重瞳——霸王自叙》,这应该是他十三年前写的一部著名的中篇,开篇就是“我要讲的自然是自己的故事,我叫项羽。这个名字

  怎么看都是一个诗人。”就这么生生把司马迁的《项羽本纪》给颠覆了。后来潘军把这部小说改编成了话剧《霸王歌行》,交给了国家话剧院,演得十分红火,一时

  成为京城舞台的热点。这之前,他的另一部根据自己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合同婚姻》已经由北京人艺搬上了舞台,场场爆满。潘军很享受这样的尝试,将自己满意 的作品改编成舞台剧,再把自己搁到观众席上去审视,这种感觉一定很好很特别。

  并非每个作家都有舞台情结吧?潘军的舞台瘾来自于他的 成长环境。他母亲是优秀的黄梅戏演员,父亲是编剧,从小在戏园子里长大的他,与生俱来就有演戏写戏的天分,耳濡目染,这辈子不写几个戏玩玩那是对不起自 己。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老兄就自编自演了一个独幕话剧,在和他成为熟悉的朋友很多年以后,笔者觉得这人就是写出来让自己过过戏瘾的,因为在这出纪念鲁迅 一百周年的独幕剧中,他让自己扮演了鲁迅。不过人家玩也是有水准的,初次试水,就玩回来一个全国大学生文艺会演一等奖。

  《潘军文集》第八卷是“剧作卷”,收录了潘军的话剧、戏曲和电影剧本,电视剧只有一个附录篇目。可见,这人压根儿看不上电视剧,却偏偏又跨界做起了电视剧的导演。

  跨界:从作家到导演

  2004 年秋,潘军送走了病故的母亲,发现银行里没钱了。他不着急,像以前那样,但凡经济危机,便出手做电视剧,自编自导。1997年,他开始做第一部电视剧《大 陆人》时,就是这情形。他虽然不喜欢电视剧,但深知这门手艺挣钱。等缓过劲来,他又开始写他的小说了。这之后的几年,他一气写下了长篇三部曲《独白与手 势》和《死刑报告》,以及像《重瞳》、《合同婚姻》、《枪或者中国盒子》这样至今为人谈论的中短篇。

  这回他如法炮制,于是半年后便写出了电视剧《五号特工组》。后来播出,一炮打响,有人说是开了中国谍战剧的先河,潘军说,他不过是做了一个“洋抗日”。

  第二年他又做了《海狼行动》;

  第三年,完成了《惊天阴谋》。

  这 三部火爆一时的戏后来被称做潘军的“谍战三部曲”。于是“作家潘军”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而“导演潘军”横空出世。以至于一些铁杆粉丝无法容忍,居然跑

  到报纸上喊话:《“作家潘军”何时浮出水面?》,批评作家潘军尤其是先锋作家潘军不该丧失“需要的写作”而屈从于“谋生的写作”。老潘私下苦笑:这回,一 时半会儿怕是浮不出来了。

  很多人会混淆两个潘军的身份。范伟第一回和潘军见面,就说以前只知道一个作家潘军,还以为是两个人呢。何 冰最近接到潘军的电视剧本,就问:是那个作家潘军吗?毕竟,潘军的小说影响还在。还有他的话剧,这几年《霸王歌行》一直在国内巡演,还先后去了俄罗斯、韩 国、埃及、日本。前年潘军去美国看女儿,正逢华盛顿特区的黄河话剧团在演他的《合同婚姻》。比起电视剧的火爆,潘军更愿意他的话剧长演不衰。

  客串:饰演戴笠上瘾

  《五 号特工组》播出时,笔者突然发现剧中的戴笠好面熟,却一时想不起,仔细打量才对上号:嘿,这人不是潘军嘛!笑过之后真不得不佩服他的表演才能。剧中的戴 笠,神情举止活脱脱就是一个身居要职、心机深邃的特工首领。戴笠总共也就十来场戏,标准的龙套,但给人印象深刻,因为此前荧屏上几乎还没有出现过戴笠这一

  形象。现在经他一塑造,就仿佛给戴笠定了型,不这么演俨然就不是戴笠了。老潘原来是找了一个专业演员,结果演得凶神恶煞。他不满意,说戴老板如果是这副德

  行,还能把胡蝶勾到手吗?于是就亲自来了。等到了《海狼行动》,戴笠的戏份就到了四十多场;再到《惊天阴谋》,戴笠的戏份升到了六十多场,而且都是开场即 有,镜头反复刻画。老潘说,我这算以权谋私,笔和监视器都在我手上呢。这回他算是演上瘾了。

  有一天,潘军在电梯里遇见了一个邻居。 那人就紧盯着他看,说我咋觉得在电视里见过您呢?老潘很不好意思,就红着脸说我演过戴笠。于是那邻居就拉他照相。后来这事多起来,时常有人给他送烟送茶,

  为的就是一睹“戴老板”尊容。潘军说,历史上的戴笠模仿蒋介石,不抽烟也不喝茶,现在我只好替他享用了。甚至还有剧组来电话邀请老潘饰演戴笠,好像他成了 特型演员。连戴笠家乡的《衢州日报》还专访了潘军,满满一大版。以后潘军在自己的戏里都要串个角色,比如《河洛康家》里的师爷、《粉墨》里的部长。潘军 说,这有点像是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盖了个戳子。

  梦想:要做“良心电影”

  潘军说现在做戏很难,电视台和投资方几乎都被大牌演员牵着走,成本的大头全被几个演员拿走,制作经费被挤得没样。但是老潘很固执,坚持要用合适的演员,就像当初拍“谍战三部曲”一样,没有一个大牌,但依旧叫得响。

  其 实拍电视剧不过是热身赛,潘军心里想的,最终还是拍自己想拍的电影。他称之为“良心电影”。他有一个叫《草桥的杏》的电影本子,写的是一个卖鸡蛋的哑巴和

  乡村税务之间的事。税务平时对哑巴很关照,结果有一天酒后乱性,强奸了哑巴,致其怀孕。哑巴把税务送进了监狱,却又不肯堕胎,生下了这个孩子,并且带着这

  孩子去探监,写得很纠结,看过的人都说好。潘军想请一个真的残疾姑娘和影帝葛优来演,葛优很喜欢这个本子,也赞成这个创意,俩人在昆仑饭店谈了一宿。但是

  后来投资方却认为这样的戏没有票房,又搁下了。潘军电脑里有好几个电影本子,他期待遇见知音。他说我只能跟怀有同样梦想的投资人合作。谈起电影,他难免一 声叹息,说现在连韩国的电影都蹿到了那样的高度,华语电影真得有人站出来挺一把。中国有钱的老板不是很多吗?你们怎么就会认为良心的电影会没有票房呢?

  书画:潘军画牛 汪曾祺补雨

  在写小说之前,潘军是学画的。1993年2月,潘军在海南举办了“蓝星笔会”,还和作家汪曾祺先生合作了一幅。他画了两头水牛,汪老补了雨景,并题款“潘军画牛、曾祺补雨”。

  潘 军说,他写字、画画,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小时候不知从哪听来的,说练字要用砖头,他就找了一块大青砖,在炉子上烤干,用毛笔蘸水写,一面湿透,反过来又是

  一面,省了纸墨,也锻炼了腕力。那时候新华书店里只有一本柳体的《雷锋日记》,只能临它。此后他就不想临帖了,只是读。他说有时候一本字帖可以读上几天, 慢慢就读出了好。

  现在他每天早上会安排一小时的“日课”,草纸堆了一地。后来有人上门跟他谈,说想在迪拜为他办一个书画展览,条件是必须现场出卖三分之一的展品。他却不干,说书画这东西有偶然性,偶尔出了一张自己满意的东西,稍不留神给卖了,以后未必就能做得出。还是算了吧。

  潘军说:“书画对我,是最后的精神家园。”

  编辑手记

  不算忠实读者 却是忠实观众

  赵李红

  作 家客串导演并不奇怪,比如刘恒拍过《少年天子》,马原拍过《死亡的诗意》,刘震云拍过《我叫刘跃进》……而作家演戏就鲜见了,电视剧《五号特工组》中,潘

  军既是编剧又是总导演,还出演戴笠。接着在另一部自编自导的戏中他再度出演戴笠;《洛河康家》中饰演吴师爷,以致后来见面,我对他的称呼就是“戴主任”。

  算不上潘军的忠实读者,却是潘军的忠实观众。有段时间,《五号特工组》火爆到一晚上调到哪个台哪个台都是,不论从何时何地切入都能看进去,并且开心到编剧咋写就咋信。见了潘军,还会跟他建议,应该给谁谁谁多加点戏,那一集要是如何如何就好了。

  《五 号特工组》有的情节已经模糊,但潘军讲过他父亲的一个小故事却一直记得,并且每逢空姐送餐送水都会想起:早年,潘军的妹妹出国留学,父母专程从安徽送女儿 去上海出境。空姐送饮料来,父亲坚持不要。女儿以为父亲不渴,事后才知道,父亲认为:饮料带到飞机上,那要卖多贵啊。

  一次乘机,不幸挨着一大胖子,越位到我座位的一半儿,我只能侧着,让另一半身子悬空。后来他掏出一个iPad,所幸放的是《五号特工组》,我也欣然“就近”蹭看了一路。 X017   

  自白

  潘导是个民工头

  潘军

  我是一个自由散漫的人。或者说,我毕生都在追求自由散漫。

  去年是我写作三十年,文化艺术出版社为此出版了一套十卷本的《潘军文集》。书印得很好,我的心情却有点复杂。这三十年是我最好的时光,自觉没有写出满意的作品。可就这么罢手,似乎心有不甘。这是实话。

  我 是作家,但近些年都是在不务正业。2003年,我写完长篇小说《死刑报告》之后,就没有怎么写小说了。现在很多人见面热情地叫我潘导,因为我自编自导了几 部电视剧,尤其是“谍战三部曲”——《五号特工组》、《海狼行动》、《惊天阴谋》,至今还播着。其实我做电视剧是有一搭没一搭。但既然染指,就想尽力做

  好,现在看来是一厢情愿。如今限制越来越多,电视台和投资方全都被大牌演员牵着走,制作成本被无情挤压。片场历来就两种人:明星和民工。所谓的潘导其实就 是个民工头。突然就觉得这事不好玩了。

  原想以后做几部电影,企图证明一下在这方面的野心。电影之于我,跟小说一样,仍是一种发自内 心的表达。我想拍的是良心电影,但这样的电影很难做得成。几个电影本子都搁在电脑里,给人看了,都说好,也都担心审查通不过或者没票房。那就先搁着。人有 时候所谓的梦想就是想想而已,一想了之。

  既然一时拍不了自己想拍的电影,那就只好提前回到了书画上,从终点回到起点——写小说之 前,我就喜欢绘画。我曾说过,六十岁之前舞文,之后弄墨,现在提前了。书画最大的快乐是完全的独立性,不需要合作,也不需要审查,更不需要看谁的脸色。上 下五千年,书画至今发达,究其原因,这是根本。

  书画最大限度地支持着我的自由散漫,供我过闲云野鹤的日子。我画过一幅王维诗意“行 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算是遣怀。陈师曾在谈到文人画的要素时这样指出:“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可见,这已 经不是画的境界了,而是人的境界。

  书画对我,是最后的精神家园。

  2013年12月6日,北京寓所

  潘军简介

  潘军,男,1957年11月生于安徽怀宁,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当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影视导演,现居北京。

  其主要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日晕》、《风》、《独白与手势》(三部曲)、《死刑报告》以及《潘军小说文本》(六卷)、《潘军作品》(三卷),《潘军文集》(十卷)等。

  话剧作品有:《地下》、《合同婚姻》、《霸王歌行》;

  自编自导的长篇电视剧有《五号特工组》、《海狼行动》、《惊天阴谋》、《粉墨》等。

  旁白

  老爸,你慢慢来

  潘萌的

  我 的爸爸潘军从先锋派作家转行,突然自编自导了“谍战三部曲”,一跃成为潘导,已是好几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还在国内念大学,去片场探班,发现老潘居然一点 也不憷现场。等真正考到洛杉矶读电影MFA以后,才晓得一个有几十年文学叙事基础和绘画幼功的导演,自然是比别人多些底气的。

  接连 几部谍战连续剧收视颇为火爆,就连仅客串一名小护士的我,都时常在电梯里被人认出来。抗日谍战剧一火,许多制片公司蜂拥而来,提着一皮箱现金敲门的急性子

  都有,“潘导,要的就是乘胜追击,咱接着做解放战争呀?”老爸笑眯眯,一边唤我为来客泡上冻顶乌龙,一边轻轻一句话就推掉了:我不拍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戏。

  从 “我不拍”到现在,又约莫三四年的工夫了。我因为课业重,又要拍片又要在studio和电影节实习,很少回国和父母团聚。好在网络发达,老爸时常传来书画

  习作,有时寥寥几笔枯荷和水牛,有时一长卷扬州八怪图,或坐或卧,看书下棋。我看了心里挺欢喜,有嗜好的人总能找到生活中的乐趣与精神上的慰藉。有在纽约 苏富比开水墨画个展的画家朋友,看到老爸的作品,只一眼,便冲我伸出三个短粗的指头,“三十年,至少三十年。”时间,就是功夫。

  也 有同批的80后年轻作家是老爸的忠实读者,后来又和我熟识,到家里来找我玩,顺便见见前辈。老爸与小朋友们总是能畅谈,推荐许多叔叔阿姨辈的著作。出门后

  朋友偷偷吐舌头,“我也拜访过不少上一辈作家,像潘军老师这样从不贬损同行,还大力举荐冷僻作品的,太少见了。”我有点自豪,这正是人马座的敞亮,只交朋 友,不入队伍。而且我越长大,我们共同的朋友越多。有的先认识我,有的先认识他,最后都能玩到一处。

  生平极怕坐飞机的老爸,前年为 了我的毕业典礼也横跨太平洋飞了十二个小时。我们顺着沿海一号公路从洛杉矶北上旧金山,公路旅行了一周。一路上风光无限,风沙星辰,大洋大川,父女二人聊

  美国文学,聊好莱坞电影工业,顺带还聊出两部能联手合作的戏。知道老爸喜欢《教父》三部曲和《现代启示录》,特地在纳帕谷里弗朗西斯·科波拉自家的酒庄订 了晚餐和参观。老爸果然高兴,多饮了两杯。

  望着红彤彤面孔的老潘,我深知老爸还有一个电影梦。曾经翻译过老爸的一个文学剧本,把提 纲讲给我电影学院的导师听。导师年过七旬,拿过两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编剧,听我口述故事很感兴趣,嘱我把提纲发他邮箱。隔周他慎重地叫我去,“我喜欢你父

  亲写的故事,让我想起《罪与罚》。”历来铁口的老先生突然掷出这样言重的评语,我迅速站起身来代父感谢。“不过,现在的中国会有人投资像《罪与罚》这样的 电影吗?好莱坞反正是不会了。”心领神会,师徒二人唯有沉默相视一笑。

  所以,情势大抵就是这样的吧。电影不是一支笔,一桶金的功 夫,尤其在华语语境内。龙应台南征北战大江大海的铮铮笔锋,写给儿子的《孩子,你慢慢来》却何等恬然,温情脉脉。所以,作为文学爱好者的我和作为好莱坞电

  影新人的我,总归小于作为女儿的我,就像作为先锋派作家的潘军和作为作者导演的潘军,总归小于作为老爸的潘军。那么就让我带着作为读者的期待和作为同行的 看好,小声喊一句,老爸,你慢慢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