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探寻中国新诗研究的切入点(周丹)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27日07:59 来源:中国作家网 周 丹

  中国诗歌的变革从晚清梁启超、黄遵宪等人提倡的“诗界革命”开始到现在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然而这短暂的新诗发展历程,却为中国诗歌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一部新诗史又是充满新生与变异的历史,要全面把握新诗进行的复杂历史嬗变与艺术选择,敏锐地捕捉到各种观念的冲撞为新诗带来的变化,需要新诗研究者具备较丰厚的学术积淀,独到的学术视角,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新诗历史中找到清晰的研究脉络。王泽龙致力于中国新诗研究二十多年,他默默坚守在新诗这块富饶却寂寞的领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华中师范大学新近出版的《中国新诗的艺术选择》是他的一部新诗研究论文自选集,其中收录了他20余年近三十篇关于新诗研究的代表性文章,可以看作是王泽龙学术历程的一次自我回顾,也可以看做是他新诗研究学术成果的一个集中展示。

  《中国新诗的艺术选择》一书延续王泽龙一贯的治学风格,行文清新稳健,思路清晰简明。全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共有二十七篇论文。上篇为现代诗歌综论,宏观描述新诗发展的整体脉络,总结新诗嬗变的规律特征,反思现代诗歌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中篇为现代诗学研究,主要是诗歌理论和诗歌批评方面的探讨与阐释。下篇为中国现代诗人论,选取了现代新诗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如郭沫若、闻一多、戴望舒、卞之琳、艾青、冯至、穆旦等。全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纵向梳理与横向论析并重,诗歌历史考察与文本阐释相得益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开阔的研究视野。

  孙玉石在谈到《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的创作时说他是从文化的、历史的、审美的三个视角“观察和透视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及其发展的轨迹。”同样,我们也可以从这三个视角考察王泽龙所建构的新诗研究体系。

  首先注重从历史的视角研究新诗的发展历程。王泽龙在进行新诗研究时十分注重梳理诗歌发展的轨迹,对新诗每一阶段的嬗变规律进行分述,逐层深入后再总括其特点,努力在研究中为新诗寻找历史参照系。他注重将新诗放在中外文学大环境下进行对比分析,注重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力图还原历史发展的原貌,揭示诗歌发展的真实状况。《近三十年中国诗歌史观反思》一文体现作者诗歌研究的历史观。他认为我们在评价新诗时,既要看到历时进化的诗歌史,又要把握住诗歌形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在研究过程中始终不能忽视历史的真实性、丰富性与复杂性,在寻找诗歌发展的一般规律之外,要能自觉突破主体经验支配下形成的研究范式,摆脱先入为主的文学史研究观念的束缚,尽量还原诗歌的原生态。

  其次,突出了从审美的角度考察新诗的艺术选择。诗歌相对其他文学文体而言, 是一门更加注重形式的艺术,研究者需要深入到诗歌本体艺术层面的各个环节。王泽龙从事诗歌研究以来,一直执着在诗歌本体研究领域孜孜耕耘, 他的第一部诗歌研究专著《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主要讨论的就是有关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本体层面的问题,之后出版的《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更是他诗歌本体研究的又一力作。《中国新诗的艺术选择》中所收录的论文也体现出了作者对诗歌本体研究的重视。涉及到新诗的文体、节奏、韵式、结构、语言及意象等本体方面的问题。《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内涵论析》中讨论了诗歌节奏的含义以及中国现代诗歌节奏的特色,《20年代现代诗歌音节诗学初探》讨论了20年代诗人们在诗歌音节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梳理了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发展脉络并归纳了它的总体特征。《中国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意象艺术略论》中讨论了现代诗歌意象对古代诗歌意象的继承与发展。《论中国现代诗歌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艺术》中则探讨了现代诗歌意象对西方象征主义意象的容纳与吸收。从古今、中外、传统与现代多元关系的复杂关系中对新诗意象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分析。

  从文化的视角考察新诗,是该著作又一特色。在现代诗歌史上,废名的诗歌历来被人认为晦涩难懂,王泽龙的《废名的诗与禅》一文,从禅宗文化角度,分别从禅理、禅思、禅趣三个方面深入解析了废名的人生宇宙观与审美观,对我们解读废名诗歌中那些若即若离、似近实远的意境有很大的帮助。废名诗歌的宇宙观来源于东方古老哲学与禅宗及美学,他将禅宗与人生思考汇而为一,创造出了现代禅趣诗。正是禅趣诗中幽静、清远而空濛的意境,拉开了我们欣赏诗歌的距离,加大了诗歌理解的审美张力。同样从文化角度出发,作者阐释了郭沫若早期诗歌中包含的楚文化意蕴。在评价郭沫若早期的诗歌时,我们多肯定的是他对西方现代诗歌艺术的大胆吸收与借鉴,赞扬他对传统文化的突破,但是在《论郭沫若早期诗歌的楚文化意蕴》一文中,作者看到了郭沫若诗歌与楚文化的深层联系。作者采用原型批判的理论,认为郭诗中太阳意象是对屈原楚辞创作的回应,郭诗中宇宙化生原型的探索,则源自楚文化先哲老子对宇宙本源的思考,郭诗早期汪洋恣肆的浪漫主义风格得力于充满无限想象力的楚文化滋养。

  “中国现代诗歌构成了一个复杂丰富、多样多姿的历史形态。其中有进化发展,有倒退变异,在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纠结中,有倾向于坚守传统的经典,有主张借鉴西化的硕果,20世纪中国诗歌处在一个多元发展的现代诗歌观念与现代诗歌形式的建构中。”面对如此复杂多元的中国新诗,我们需要更多地回归到新诗本身探寻研究的切入点与突破点,为中国新诗的未来走向提供理论思考,这也是王泽龙一直努力的方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