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贾平凹自称嘴拙:不会讲话 没讲稿会颠三倒四(韩振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26日14:36 来源:山西日报 韩振远

  我们与贾平凹见面的地方在陕西省作协会议室内。

  面对众多的山西同行,贾平凹说他嘴拙,不太会讲话,若没有讲稿,讲起话来会颠三倒四不知所云。我觉得他说的是实话,听他说话,远没有读他的小说那样吸引人。接着,他开始介绍陕西,说按照地貌和文化传统,陕西分三部分,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秦岭以南是陕南山地,路遥是陕北的,陈忠实是关中的,他自己是陕南的。

  陕西作家中,最具实力且成就最大的就是这三位作家,恰恰分属于陕西三个不同的地域,从他们的作品中,能读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路遥的坚韧、陈忠实的厚重、贾平凹的机智,都是他们生活过的那片土地所给予的。

  在与贾平凹见面之前,我们刚刚从他的家乡丹凤县棣花镇回来,都装满了一脑子陕南的绿水青山,感觉与贾平凹满嘴略显笨拙的陕西土话一点也不搭界。

  几个小时前,我还站在风景如画的丹江岸畔,欣赏着一江碧水缓缓流淌;再早一天,我和同行们则在贾平凹的故乡棣花镇,看他的故居和他笔下的清风街、二郎庙。那时候,赤日炎炎,陕南毒烈的阳光似乎要将我们融化在贾平凹的小说意象中,男男女女的作家行色匆匆,用走惯了黄土高原的脚步丈量着棣花镇的民俗风情,企图用走马观花的方式解读贾平凹和他的小说。在贾平凹的老宅里,我们看得很仔细。那是一座很平常的宅院,面积不大,大概有四分多点,围墙低矮,门楼简陋,走进去看,东侧的玉兰树和院中心的梨树,用绿色为小院增加了几分生气。四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起的正房陈旧破败,墙壁上涂抹的白石灰努力遮掩着主人家境的贫寒,具有那个年代特征的门窗,小而粗糙,造成的结果是屋内光线昏暗。早年,贾平凹曾在正房西侧的小屋里伏案写作。东厢房的位置是一幢二层小楼,突兀地矗立在正房前,用并不高大的躯体抢人的视觉。站在院里,我始终感觉,这样一座院落可以承载贾平凹小说中的贫穷和苦难,根本无法制造出小说的清新与灵秀。

  从平凹故居走出,又看了贾家祖居。还是一座老旧的院落,仅比故居宽敞一些,据说平凹童年时代就是在这里生活的。接着看了贾平凹小说人物刘高兴的院落和几户村民院落,几乎都是一样的格局、一样的破败、一样的凄荒。陪同我们来的丹凤县干部说,大多数村民都将新居建在312国道旁,旧村子里只剩下老弱病残。沿着逼仄狭窄的村巷往南走,同行们兴致勃勃,仿佛要去探究一个神秘的世界。我仍然怀疑,凭这样的村子根本搭建不起贾平凹的作品风格。贾平凹素有文坛怪才、鬼才之称,这样的地方根本寻觅不到鬼气、怪味,不可能孕育出一位漫天飞舞的文学精灵。

  按照贾平凹自己的说法,棣花镇属于秦头楚尾,是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的过渡地带。然而,自春秋时代起,棣花镇就受秦地风情影响较大,秦穆公时代,秦“益国十二,开地千里”,虽隔着一座秦岭,与秦都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城南)仅三百余公里的棣花镇当在秦国版图之内。以后,秦孝公时期,卫国人卫靹帮助秦国变法图强,受到孝公封赏,其封地就是与棣花镇相邻的商镇,棣花镇说不定也在封地之内。我们路过商镇时,曾看见镇前牌楼上有贾平凹所题的 “商君封地”四个字。汉、隋、唐三代王朝,都城均建在长安,王朝帝都的巨大向心力,让棣花镇的民俗更接近关中而不是荆楚。从棣花镇走过,听到的是秦音而非楚声,看到的是秦俗而非楚风。在贾平凹的作品中,家乡父老甚至将荆楚之言称为蛮语。棣花镇产小麦也产稻谷,还出产玉米、红薯,每到麦天,与关中一样要挥镰收割,龙口夺食。走进百姓灶间,看村民托碗就食,最常见的是面食而非粒食。贾平凹自己就喜欢搅团、锅盔、馍馍和羊肉泡。因位于秦岭之南、丹江水畔,棣花镇又地处长江流域,地理、气候可以说是南北过渡地带,若以文化论,却是关中文化处于绝对统治地位,属于关中文化圈。贾平凹从小受到更多的是关中文化的濡染;同时,那秀美灵性的山水,又给了他不同于路遥、陈忠实的柔软和细腻。同样面对家乡,路遥、陈忠实笔下更多的是黄土的厚重,贾平凹笔下更多的是流水般的轻盈;同样面对贫穷,贾平凹的文字就没有路遥的粗犷,也无陈忠实的淳朴,更多的是灵气才气之中带着诡谲色彩和神秘意象。这不知是不是受了荆楚文化的影响?如果真是这样,贾平凹被称为怪才、鬼才,可谓名符其实。

  离开棣花镇,我们去了丹凤县城,在著名的船帮会馆,我领略了不同于晋商会馆的精致与细腻。下午,当地宣传部组织山西作家漂流丹江水。坐在皮筏上随波荡漾,两岸山崖青翠可人,身边流水奔涌激越,令生活在干旱的黄土高原的同行们感受到江南水乡一样的风情。丹江水就从丹凤县城旁流过,棣花镇位于县城上游,仅仅相距15公里,当年却是贾平凹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他的青少年时代几乎没有到过县城,因而,在贾平凹的笔下,秦岭以南的陕西就只剩下了个棣花镇,在他的心中,棣花镇就成了既有苦难也有快乐的精神家园。只是,他再也不可能真正回归棣花镇了,尽管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离开时,回望家乡,他掉下了眼泪,尽管思念家乡时,他甚至不惜将泥土放进嘴里咀嚼,但是,现在的棣花镇,仅仅是供他品味的糖果,连同旧时的贫穷和苦难,都变得很甜、很甜。

  作者简介

  韩振远 ,1958年生,山西省临猗县人。多年来在《人民文学》《山西文学》《天涯》《美文》《读者》等报刊发表大量小说散文,连续被聘为《读者》杂志特约作家。作品曾获中国首届 “郭沫若散文随笔奖”等多种奖项,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读者》等选刊转载,多次入选年度选本,著有《家在黄河边》《晋商之源》等多部散文集。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山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运城市作协副主席。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